觀點作者:Kamal Mokeddem,Finality Capital普通合夥人
當前機構對山寨幣的主流敘事是:如果你想配置加密資產,只需買入比特幣,然後繼續前行。
比特幣如今擁有ETF,且表現優於幾乎所有其他數字資產。本輪週期並未像2017年或2021年那樣出現大規模山寨幣行情。2021年高峰時,活躍代幣數量超過260萬個;而如今,這一數字已超過4200萬個。難怪許多人認為遊戲已經結束。
這種看法既懶惰又錯誤。“山寨季”缺席,並不意味著機會消失,而是市場正在成熟。
2017年和2021年的無序代幣狂歡已成過去——過度供給、糟糕的代幣經濟學以及散戶疲勞共同促成了這一局面。將無差別投機的終結等同於山寨幣的消亡,是忽視了真正的故事。這些代幣不再試圖作為貨幣競爭,而是在進化為我們見過最強大的增長行銷工具之一。
比特幣不是基準
比特幣不會成為首選的貨幣資產。所有代幣都有一些非零的貨幣溢價。最有可能獲得最顯著貨幣溢價的是最常用作支付手段的代幣,預計將是承載最受歡迎的Web3應用的本地代幣。現在說這會是以太坊、SOL還是其他東西還為時過早,但幾乎可以肯定不會是比特幣。
山寨幣正在從投機籌碼轉變為基本的商業原語。它們不是為了取代比特幣。它們是為了加速採用,將用戶從Web2孤島中拉出,並以比歷史上任何公司都更快、更便宜的方式啟動新網絡。
這種採用的後果將改變我們所知的互聯網。Web2公司的價值取決於其囤積和貨幣化數據的能力。一旦這些數據變得可移植、可驗證且由用戶控制,維持這些壟斷的護城河就開始侵蝕。
在未來五年內,我們應該預期Web2巨頭的收入首次出現同比下降。谷歌和Facebook,其利潤率依賴於數據鎖定,風險最大。與此同時,無論應用是Web2還是Web3,蘋果都能受益,因為它們仍然在iPhone上運行。亞馬遜的物流護城河將保持,但即便如此,代幣化網絡也可能侵蝕其主導地位。
山寨幣並沒有死。它們只是找到了作為增長引擎的目的,偽裝成資產。
zkTLS與可驗證數據
對於山寨幣而言,最大的突破來自技術層面。零知識傳輸層安全協議(zkTLS)是一種能夠對HTTPS下交換的數據進行密碼學驗證的機制,如今使得將Web2孤立數據轉化為Web3上的可驗證輸入成為可能。
這為新應用打開了閘門。在金融科技領域,員工可以在鏈上證明工資單,從而立即通過借記卡獲得USDC貸款,無需發薪日貸款公司。在廣告領域,網紅可以將帖子與經驗證轉化掛鉤,無需不透明中介即可獲得報酬。在以身份驅動服務如網約車司機領域,可以跨平台遷移歷史記錄,並通過切換服務商獲得代幣激勵。
影響遠不止於此。匯款業務可以繞過傳統匯款壟斷機構;代幣化信用評分能夠拓展新興市場金融服務覆蓋範圍;醫療領域患者無需暴露隱私即可證明自身病歷信息。
在電商領域,經驗證購買歷史可解鎖多平台忠誠獎勵。在基礎設施板塊,一些項目已利用代幣構建去中心化5G網絡。甚至在AI領域,也有網絡展示如何用代幣協調全球算力與數據資源。
每一種場景下,代幣不僅僅是抽象資產,更是激勵機制——推動用戶從傳統巨頭向新挑戰者遷移的燃料。在Web2時代,如Uber或DoorDash等公司曾投入數十億美元補貼吸引司機和客戶。而通過代幣創業公司能以更低資本實現同樣效果,大幅縮短雙邊市場冷啟動時間。
在加密原生市場中已有類似案例。例如,新交易所可以通過“吸血鬼攻擊”獎勵那些能證明自己在其他平台有交易量的用戶,從而爭奪流動性。不論何處只要數據可被驗證,就能部署代幣來重新分配注意力與流動性。
現在的重要性源自成熟度
所有這一切之所以成為現實,是因為加密技術棧已經成熟。在早期階段,僅極少數技術極客創始人才能推出產品。而現在,包括數據庫、存儲、身份層等基礎模塊均已完善,為以商業為導向的新一批創始人在Web3打造十億美元級企業鋪平道路。
互聯網的發展路徑亦然如此:90年代,當技術棧趨於穩定後,“技術型創始人”逐步被“商業運營者”取而代之,其結果不是公司數量減少,而是誕生了亞馬遜、谷歌和Facebook。當下,加密行業正接近類似拐點時刻。
時機至關重要。萬億美元廣告市場亟待顛覆。同樣地,金融科技、社交媒體及雲基礎設施產業也正處於增長通道。Web2壟斷依賴囤積用戶數據,而Web3則釋放這些數據;而代筆就是實現切換所需激勵層。
對於機構來說,把比特幣ETF等同於加密敞口,是最大的誤區之一。比特可能仍會作為儲備資產存在,但真正具備風投級上漲潛力的是那些賦能應用落地的各類代筆。如果忽略它們,就如同2000年因Pets.com破產而錯失整個互聯網浪潮一樣愚蠢。
風險是不對稱的:要麼趁著該賽道尚不熱門且估值合理時佈局,要麼等到傳統巨頭被顛覆後,再花10倍價格獲取相同敞口。
無論如何,大規模普及勢不可擋,你唯一需要決定的是,是選擇早期參與還是姍姍來遲?
觀點作者:Kamal Mokeddem,Finality Capital 普通合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