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機構投資者資金流入正在改變比特幣的特性,降低其波動性並提高普通投資者的可及性。
現貨比特幣ETF目前持有超過1,380億美元資產,註冊投資顧問(RIA)、對沖基金和養老金推動份額不斷增長。
較低的波動性提高了比特幣作為交換媒介而非僅僅是數位黃金的可能性。
比特幣(BTC)已經從草根貨幣實驗發展成為一個成熟的金融資產,走過了漫長道路。華爾街花了時間才為這個獨立的顛覆者打開大門,但現在比特幣已經證明了其持久力,機構不再迴避。
2024年1月美國現貨比特幣ETF的批准標誌著一個明確的轉折點。比特幣不再侷限於加密原生平台,現在可以通過券商、養老基金甚至保險產品持有。
這股不斷增長的機構採用浪潮不僅在推高比特幣價格——它將比特幣錨定在我們的經濟中。較低的波動性、更強的基礎設施和更容易的准入正在讓比特幣從地下儲蓄工具演變為功能性價值儲存,並最終成為可用的交換媒介。
大資金帶來穩定性
機構資本的行為與散戶不同。雖然個人投資者經常情緒化反應——在下跌時拋售或在反彈時湧入——大型機構往往以更長的時間視野行動。這種行為已經開始穩定比特幣的市場週期。
現貨ETF資金流向揭示了這種轉變。自2024年初推出以來,美國比特幣ETF在價格回調期間經常錄得淨流入,貝萊德的IBIT等基金在散戶情緒轉向謹慎時吸收資本。也就是說,2025年2月至3月是個例外:政治不確定性和關稅擔憂推動了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各資產類別的廣泛流出。但總體而言,機構更可能在下跌時平均買入而非恐慌拋售。
波動性數據證實了這一趨勢:比特幣的30天滾動波動性在2023-2026週期中顯著下降,可能得益於現貨BTC ETF的穩定效應。雖然2019-2022週期看到重複飆升至100%以上,峰值高達158%,但當前週期明顯更加平靜。自2024年初以來,波動性徘徊在50%左右,最近降至僅35%,這一水平可與標準普爾500指數(22%)和黃金(16%)相比。
較低的波動性不僅能安撫投資者情緒——它還提高了比特幣作為交換媒介的可行性。商戶、支付處理商和用戶都受益於可預測的定價。雖然鏈上數據仍顯示大多數比特幣活動由儲存和投機驅動,但更穩定的價格可能鼓勵更廣泛的交易使用。
大資金會加速比特幣採用嗎?
機構化也通過讓比特幣對公眾更易獲得來加速採用。無法或不願自托管BTC的散戶和企業投資者現在可以通過熟悉的傳統金融投資產品獲得敞口。
在18個月內,美國現貨比特幣ETF已累積超過1,430億美元的管理資產(AUM)。雖然這些AUM大部分由散戶投資者持有,但機構參與正通過投資顧問、對沖基金、養老金和其他專業資產管理公司快速增長。隨著這些實體開始向其客戶和股東提供比特幣敞口,採用率擴散。
Edelman Financial Engines聯合創始人Ric Edelman——這是一家管理2,930億美元的註冊投資顧問公司,被《巴倫周刊》評為美國第一——最近因其更新的加密配置指導而引起轟動。
在彭博社的Eric Balchunas稱為"自Larry Fink以來傳統金融界對加密最重要的全力支持"中,Edelman建議保守投資者至少持有10%的加密貨幣,溫和投資者25%,激進投資者高達40%。他的理由很簡單:
"持有加密貨幣不再是投機立場;不這樣做才是。"
根據SEC數據,投資顧問目前管理超過146萬億美元AUM,比特幣需求的潛力是巨大的。即使是10%的"溫和"配置也將代表14.6萬億美元的潛在流入——比比特幣當前3.4萬億美元市值增加330%。更保守的1%轉移仍將注入超過1.4萬億美元——足以結構性重新定價市場。
集體管理34萬億美元的養老基金也在緩慢介入。美國威斯康辛州和印第安納州的養老基金已經披露對現貨ETF的直接投資。這些舉措意義重大:一旦比特幣成為退休投資組合中的一個選項,進入的心理和程序障礙就會崩塌。
比特幣的機構化不僅僅是華爾街買入的故事。這是比特幣角色的轉變——從投機叛逆者到替代金融系統。
當然,這種演變伴隨著權衡。集中化、托管風險和監管影響的蔓延可能會損害最初賦予比特幣價值的獨立性。推動採用的同樣力量最終可能會測試比特幣去中心化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