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金融服務平台Uphold研究主管Martin Hiesboeck博士表示,長期比特幣持有者可能正在出售手中資產,以轉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並實現加密資產組合多元化。
據Hiesboeck於週日表示:“OG加密貨幣持有者之所以選擇賣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是為了以ETF形式回購,因為按照現行規則,尤其是在美國,這種方式能帶來極大的稅收優勢。”
“第二個原因是他們意識到真正的革命不是比特幣,而是區塊鏈,它被應用於各個行業。因此,還有許多其他項目承諾比比特幣更高的回報,而比特幣仍然缺乏廣泛的使用案例。”
根據Lookonchain的報導,早期比特幣(BTC)套利交易員Owen Gunden是最新將其11,000枚比特幣轉移到交易所的人之一,週日最終轉移了3,549枚。
今年,幾位長期比特幣巨鯨也在多年沉寂後甦醒並出售了他們的持有,包括一位擁有80,000枚比特幣的中本聰時代的比特幣巨鯨,在7月開始移動其龐大的儲備之前已沉寂了14年。
比特幣如今更趨成熟
希斯博克表示,比特幣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正在下降,表明它正在從高增長資產轉變為“對傳統金融系統失敗和法幣的對沖工具”。
根據Bitbo的數據,過去四年中,比特幣的CAGR穩步下降,並在4月首次降至個位數。截至11月10日,約為13%。
“這種成熟度因現貨比特幣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推出等事件而加速,這帶來了通常比零售驅動的投機流動性更不易波動的大型機構資本,從而抑制了極端價格波動並促成了更低、更穩定的增長率,”希斯博克表示。
“成熟資產的目標是其波動性也下降,有些來源表明這種情況正在發生,以保持競爭力的風險調整回報。”
宏觀分析師 Jordi Visser本月早些時候建議比特幣正處於初始產品發行階段,原始持有者退出,新交易者接手代幣,從而擴大了分佈。
下一階段不是比特幣與山寨幣之爭
Hiesboeck還指出,比特幣與山寨幣之間的界限已不再重要,因為行業持續演進,更應摒棄舊有對立情緒,專注於那些“能夠改變世界、避免失敗”的項目。
“我們處於一個令人興奮的科技領域,有許多項目的空間,這不是你支持哪個足球隊的問題,”他說。
“不要因一些OG出售部分或全部持有而驚慌。他們只是從青少年極端主義中成長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