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比特幣(BTC)一直處於數位冬眠狀態,這意味著它被緊密地保存在錢包中,雖被視為"數位黃金",卻鮮少得到實際使用。StarkWare的比特幣負責人Ilia Volokh指出,這一時代可能即將終結。

在最新一期的The Clear Crypto播客中,主持人Nathan Jeffay和Gareth Jenkinson深入探討了比特幣從靜態價值儲存向動態金融工具轉變的深遠意義。

解鎖新用例

對話核心聚焦於包裝比特幣和無信任橋接等創新如何為全球最知名的加密貨幣開啟全新用途。

Volokh表示:"人們常有一種幻想,認為他們可以把黃金放在床墊下,它就會自行增值。顯然,對於物理意義上床墊下的黃金來說,這是不可能的。而對於比特幣,這種可能性並非完全不存在。"

他解釋道,技術障礙在於比特幣的基礎協議被刻意設計為功能有限。

與以太坊(ETH)或索拉納(SOL)不同,比特幣原生不支持智能合約或去中心化金融(DeFi)應用。儘管如此,對這類功能的需求正在顯著增長。

Jenkinson指出:"人們希望用它做更多事情,但目前能做的還很有限。"然而,Volokh預示著這種局面可能即將改變。

"我們終於迎來了技術創新使你能夠用比特幣做各種不同事情的時代。"

包裝比特幣成為主流選擇?

第一種解決方案是"包裝比特幣",允許用戶將BTC託管給可信方,後者在以太坊等其他鏈上發行代幣化版本。但這種方法需要放棄資產控制權,這正是許多堅定的比特幣支持者強烈反對的。

"對許多比特幣信徒而言,這幾乎是最糟糕的情況...他們堅決不願接受這一缺陷。"

因此,新一代技術應運而生:無信任或低信任橋接。這些工具使比特幣持有者能夠與DeFi協議互動,同時保持對資產的完全控制。

雖然真正無信任的解決方案需要協議變更,如啟用長期討論的操作碼OP_CAT,但Volokh承認,比特幣核心社區的文化抵抗使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儘管如此,混合方法正在獲得顯著關注,特別是兩個現實世界用例:以比特幣作抵押借入美元,以及通過第三方管理的BTC"金庫"產生收益。這兩種應用已在大規模落地。

Ilia Volokh強調:"將這巨大的資本與其他金融系統連接起來將產生極大價值。"

相關推薦:以太坊(ETH)一個月內飆升47%,對沖基金稱"快速回撤"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