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BTC創下一個月以來最大幅度的回調,“鬼月”趨勢暗示其可能進一步下跌至10.5萬美元。
鏈上數據顯示美國和韓國現貨需求上升,指向短期回暖。
BTC於8月14日遭遇顯著回調,跌破11.7萬美元,創下一個月來最大跌幅。日線圖自7月15日以來首次呈現看跌吞沒形態,引發市場擔憂亞洲“鬼月”的季節性疲軟可能延續跌勢。
儘管價格下跌,鏈上數據卻顯示抄底買入活動仍保持韌性。Coinbase溢價指數(Coinbase Premium Index)昨日攀升至月度高點,表明美國現貨需求強勁。在亞洲市場,韓國泡菜溢價指數(Kimchi Premium Index)轉為正值,顯示韓國買盤壓力再度增強。
加密貨幣交易員Hansolar在分析市場情緒時指出,集體買入訂單已分布在Coinbase、Bitfinex以及韓國市場各個交易平台。
穩定幣流動數據進一步支撐了市場看漲基調。加密分析師Maartunn表示,自價格下跌以來,USDC流入交易所的金額激增至38.8億美元,表明交易者們正積極準備部署資金。
僅有16,800枚BTC被短期持有者(STHs)以虧損的方式轉移到交易所,遠低於以往拋售時的水平。此前,當BTC下跌超過5%時,短期持有者會以虧損狀態出售超過48,000枚BTC。
📊MARKET UPDATE: #Bitcoin slipped 5% on Aug. 14, but capitulation signs were muted with just 16.8K $BTC moved to exchanges at a loss from Short-Term Holders, far less than in past drawdowns.
— Cointelegraph Markets & Research (@CointelegraphMT) August 15, 2025
Blue arrow trend shows shrinking STH sell pressure. 👍 pic.twitter.com/sVUvRSVXj5
“鬼月”能否延長BTC的回調期?
匿名分析師Exitpump指出,BTC可能在11.6萬至11.7萬美元之間找到支撐,訂單簿數據顯示在這一區間出現現貨和期貨的買盤興趣。
雖然這可能促成價格的迅速回升,但與亞洲"鬼月"相關的周期性季節模式歷來都伴隨著市場的顯著回調。
今年的“鬼月”將從8月23日持續至9月21日。在中國農曆中,這標誌著一年中的第七個月,在亞洲文化傳統中常被視為帶來不祥之兆的時期。儘管該現象並不直接影響市場,但其對交易者的心理影響不容忽視,比如說其風險偏好和獲利了結行為。
從歷史數據來看,BTC在“鬼月”期間表現出明顯的拋售趨勢。自2017年以來,BTC在此期間的平均峰值跌幅約為21.7%,其中2017年跌幅為 -39.8%,2021年跌幅為 -23%。
目前BTC價格徘徊在11.732萬美元附近,若按照歷史平均跌幅計算,價格可能會下探至10.5萬-10萬美元區間,隨後才能開始出現實質性的反彈。這與關鍵技術支撐位相符,長期買家可能會在此區間考慮入場。
儘管部分年份的“鬼月”在結束時投資回報率為正,但期間普遍出現波動,這意味著交易者仍需保持警惕。若8月下旬出現更深度的回調,這或將為第四季度的強勁復甦奠定基礎,但前提是必須先檢驗短期多頭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