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累積加密貨幣的大型比特幣持有者,通常被稱為巨鯨,正越來越多地將其持有的資產轉入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貝萊德等資產管理公司正在積極爭取他們。
貝萊德數位資產負責人Robbie Mitchnick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該公司已經促成了超過30億美元的此類轉換,轉入其iShares現貨比特幣ETF(IBIT)。
Mitchnick表示,經過多年的自託管,許多巨鯨正在認識到"能夠在其現有財務顧問或私人銀行關係中持有敞口的便利性"。
這種轉變使他們能夠在維持比特幣(BTC)敞口的同時,將其財富整合到傳統金融系統中,從而更容易獲得更廣泛的投資和借貸服務。
Mitchnick將這一趨勢部分歸因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最近的規則變更,該變更允許加密ETF進行實物創建和贖回。這一調整允許授權參與者直接用比特幣而非現金交換ETF份額,使大規模轉換對機構投資者來說更加高效且稅收友好。
貝萊德的IBIT已成為美國批准的十幾只現貨比特幣ETF中最成功的一只。6月,IBIT成為歷史上最快突破700億美元資產管理規模的ETF——根據Bitbo的數據,這一數字此後已攀升至超過880億美元。
不是你的密鑰,就不是你的幣?
Mitchnick識別的這一趨勢凸顯了比特幣日益增長的機構化,距離中本聰挖掘創世區塊並構想基於自託管原則的無記名資產已經超過15年。
早期比特幣倡導者長期以來一直主張,自託管是保護資金的唯一萬無一失的方法——這一核心信條被"不是你的密鑰,就不是你的幣"這一口號所概括。
然而,現貨比特幣ETF和企業財庫持有的興起正在挑戰這一理想,標誌著向更傳統的託管形式所有權的轉變。
雖然現貨比特幣ETF和直接持有不一定存在競爭關係——各自服務於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分析師Willy Woo在7月指出,ETF需求可能已經分流了對自託管的興趣。
他表示,鏈上數據顯示,自託管比特幣最近打破了15年的上升趨勢,標誌著投資者行為的潛在轉折點。
儘管如此,ETF已經為此前無法企及的機構參與比特幣打開了大門。這種轉變影響了早期巨鯨,他們曾經通過直接買賣來推動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