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預計在不到五年時間內,全球後交易市場成交量的十分之一將通過穩定幣和證券代幣化完成。

這家投資銀行在週二發布的《證券服務演進報告》中表示,銀行發行的穩定幣被認為能夠提升抵押品效率、推動基金代幣化及私募市場證券發展。

報告在6月至7月期間對美洲、歐洲、亞太和中東地區的537家託管機構、銀行、經紀自營商、資產管理公司及機構投資者進行了調研,其中超過半數受訪者表示其所屬公司正在試點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用於後交易環節。

後交易市場主要負責證券交易的驗證、執行與結算。今年早些時候,美國通過相關法律對代幣進行監管,華爾街對穩定幣的青睞也日益增強。

加密行業臨近拐點

花旗在報告中指出,自2021年以來,數字資產的採用已從早期試驗階段轉向戰略性應用。儘管“行業勢頭明顯”,但尚未到達臨界點,不過該行預計“距離轉折點已非常接近”。

“經過多年的基礎工作,全球後交易行業似乎將在國際範圍內迎來速度、成本和彈性方面的轉型期。”

調查受訪者認為,流動性提升和後交易成本優化是投資分佈式帳本技術(DLT)的核心驅動力。大多數人認為,區塊鏈將在未來三年對這些領域產生深遠影響。

花旗表示:“超過半數受訪者比以往更為明確,DLT提升全球資本市場證券流通速度的能力,將在2028年前對其融資成本、金融資源需求及運營成本帶來重大影響。”

部分國家對加密資產成交量預期更高

美國對數字資產增長的預期更為樂觀,預計到2030年,14%的市場成交量將通過數字或代幣化資產完成,而歐洲為10%,亞太地區為9%。

Cryptocurrencies, Technology, Citi, Data, Tokenization
美國市場被認為使用代幣化證券的市場交易額比例最高。來源:花旗

花旗指出,2025年美國市場情緒成為今年的亮點,受監管變化(如特朗普總統7月簽署的GENIUS法案)推動。

穩定幣發行方Circle、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等大型機構在擴展數字流動性方面的領導力也進一步帶動了市場情緒的轉變。

生成式人工智能(AI)同樣被看好

生成式人工智能預計也將在後交易市場發揮作用,57%的受訪者表示其機構正在試點將該技術應用於後交易業務。

至少67%的機構投資者表示,他們在後交易對帳、報告、清算和結算等環節使用GenAI。

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組織正在試點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於後交易。來源:花旗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通過生成模型生產文本、圖像、視頻等多種數據,應用場景廣泛。

目前,客戶入職是受訪者應用GenAI最多的場景。83%的經紀自營商、63%的託管機構和60%的資產管理公司表示,正在使用GenAI並已產生實質影響。

花旗表示:“在當前入職流程更快、更高效即意味著更多收益的背景下,這一應用場景成為理想的切入點,也為零售與機構客戶之間搭建了橋樑。”

相關推薦:以太坊基金會將出售1萬枚ETH用於研發、資助和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