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Ripple與CB Insights和英國區塊鏈技術中心合作發布的新報告,花旗集團、摩根大通、高盛和日本SBI集團已成為傳統金融支持區塊鏈初創企業的最活躍參與者。

報告顯示,2020年至2024年間,全球銀行參與了對區塊鏈公司的345項投資,其中大部分為早期融資輪次。花旗集團和高盛以各18筆交易領跑,摩根大通和三菱日聯緊隨其後,各有15項投資。

價值1億美元或以上的大型融資輪次是重點關注領域。在這四年窗口期內,銀行參與了33輪此類融資,向專注於交易基礎設施、代幣化、託管和支付解決方案的公司注入資本。

值得注意的例子包括巴西的CloudWalk,該公司在伊塔烏銀行等機構支持下通過兩輪融資籌集了超過7.5億美元。同樣,德國的Solaris從SBI集團獲得超過1億美元融資,後來成為多數股權收購目標。

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支持區塊鏈,完成100多項交易

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s)是一組具有重大經濟影響力的金融機構,其倒閉可能引發全球金融不穩定,這些銀行完成了106項交易,包括14輪價值超過1億美元的大型融資。

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對區塊鏈公司的投資。來源:Ripple

美國和日本機構在交易量方面領先,但新加坡、法國和英國也很活躍。總計而言,2020年至2024年間,全球超過1萬筆交易向區塊鏈初創企業投入了超過1000億美元。

Ripple對超過1800名全球金融領袖的調查還發現,90%的受訪者認為區塊鏈和數字資產將在三年內對行業產生"重大或巨大"影響。

這一勢頭還得到監管發展的支持,包括美國的《指導和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GENIUS Act)和歐盟的《加密資產市場法規》(MiCA),兩者都為數字資產運營提供了更清晰的框架。

銀行支持穩定幣,代幣化是下一步

支撐投資趨勢的是對現實世界區塊鏈應用需求的飆升。根據花旗報告,2025年第一季度穩定幣月交易量達到6500-7000億美元,更多銀行正在推出自己的穩定幣,以提供可編程貨幣而無需承受波動性風險。

展望未來,代幣化預計將成為決定性趨勢。波士頓諮詢集團和Ripple估計,到2033年代幣化現實世界資產可能超過18萬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53%。

相關推薦:企業加密貨幣儲備突破1000億美元,以太幣(ETH)購買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