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r. Scott Lehr
在21世紀初,美國可以在無需核實收入或資產的情況下獲得貸款。這類貸款被稱為無文件貸款(no-doc,No Documentation)或低文件貸款(low-doc,Low Documentation)。本意是幫助自僱人士或合同工,但卻被大量濫用。如今,貸款機構會核查收入、資產、債務和就業情況。
無論傳統金融機構態度如何,金融世界正在發生變化。以往需要W-2工資稅表、中介和信用報告的流程,如今正在以透明、自主以及區塊鏈錢包為基礎重構。
華盛頓首次承認,財富不僅有傳統形式,還可以是數位資產。一個多世紀以來,“美國夢”始終由一個宏大目標支撐:擁有住房。金融和心理層面上的這一里程碑象徵著成就、穩定和上升通道。
當財富的定義本身開始演變,會發生什麼?當你的資產負債表不只存在於銀行,還在區塊鏈上時,又意味著什麼?
FHFA的舉措:具有文化影響力的政策轉變
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近日宣布,Fannie Mae和Freddie Mac將開始在房貸申請評估中認可以加密資產為組成部分。
這一看似細微但具有歷史意義的舉措,正式將數位資產納入傳統住房融資體系,並由此重新定義了誰有資格實現“美國夢”。
加密貨幣並不是通過傳統途徑進入“美國夢”,而是通過新的方式實現。這一新入口讓原本因通脹和中心化銀行而變得遙不可及的住房夢想成為可能。
多數新聞聚焦於直接影響:加密資產持有者或許無需再持有流動資產即可獲得房屋貸款資格。但更深層的意義在於理念的轉變。體系已不再追問“加密貨幣是真是假”,而是承認“加密貨幣就是財富”。
2024年,Redfin(美國房地產數據公司)報告稱12%的購房者計劃使用加密資產作為首付,而這一比例在2019年僅為5%。與此同時,企業正搭建貸款基礎設施,使人們能夠以數位資產作抵押品而無需觸發資本利得稅。
這不是炒作,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一代自造數位投資者一直在中介經濟體系之外積累財富,他們往往沒有傳統就業經歷,如今希望進入最為傳統的資產類別——房地產。
FHFA的這一決定不只是監管層面的,更具有象徵意義。它標誌著從排斥走向融合。
不只是金融,更是自由
批評者已開始緊張不安。他們擔心將比特幣等波動性資產納入按揭資格認定會引入不必要的風險。
然而,加密貨幣支持者深知並強調,波動性並不等於欺詐。許多為過時信貸模式辯護的人忘記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根源並非加密貨幣,而是過度槓桿、合成債務以及完全缺乏透明度。
加密貨幣的核心在於透明。錢包餘額不會說謊,智能合約無法偽造工資單。去中心化金融並不完美,但它從不誇大自身,僅憑這一點就領先於華爾街的影子銀行體系。
這不僅僅關乎金融,更關乎自由。這是在承認21世紀的財富形式早已不限於法幣儲蓄或美國退休帳戶。有時,財富以代幣、帳本或由那些拒絕等待傳統金融認可的人持有的數位資產形式出現。冒險者與變革者因此得以歡慶!
從屋頂到革命
創新不僅僅體現在人們用加密貨幣買房,更體現在他們用房產購買加密貨幣的方式。他們正在顛覆傳統模式。房地產曾是夢想的象徵,現在對部分人來說,它成為了發射平台。
確實,這帶來了風險。但並非每個人都應將房產作為比特幣獲取工具。這正是有據監管的重要意義。我們需要更聰明的監管框架,既尊重創新,也保護消費者。
否則後果更為糟糕:一個只為因循守舊者服務的金融體系。中心化銀行時常像昨日遺跡,但似乎一些銀行已經意識到變革不可避免。
新的藍圖
這就是美國夢的新藍圖:擁有權如今涵蓋實體與數位資產,信用狀況以鏈上透明度為依據,而不僅僅是紙上履歷;住房市場必須隨人們共同演變,而不是與其背道而馳。加密貨幣不是置業的威脅,而是重塑的催化劑。
我們不需要更多守門人,我們需要更多橋樑。對數以百萬計的投資者、創新者以及數位原住民來說,這項新政策正搭建起他們努力建設與未來生活之間的橋樑。
“地段、地段、地段”如今已實現線上化、去中心化與透明化。
加密貨幣不僅改變了金融,還重新定義了“抵達”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