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作者:Vikram Arun,Superform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DeFi已經每日轉移數十億美元,讓任何人都能在幾分鐘內創建新資產,並為用戶提供銀行無法匹敵的收益。使用一個應用尋找機會,另一個進行跨鏈,第三個進行交換,第四個進行存款,還有另一個追蹤你的頭寸——同時還要處理錢包、鏈和Gas設置——這感覺不像是金融革命。更像是一個大多數飛行員都會在跑道上墜毀的飛行模擬器。
如果加密貨幣要升級全球金融並超越最早的風險承擔者,這種複雜性必須消失。但答案不只是另一個協議。而是重新架構DeFi的構建和使用方式。一種將無主的可組合基礎設施與產品化、直觀界面相結合的方式。
這取決於當今DeFi堆疊中缺失的兩個層次:超結構和超級應用。
超結構是貨幣的互聯網後端
這個新堆疊的基礎是我們稱之為超結構的東西。最初由Jacob Horne提出理論,超結構是免費使用、有價值治理且持久構建的協議。為了支持超級應用,超結構必須賦能建設者,同時獎勵用戶和投資者。它是無需許可和去中心化的,具有改進和添加協議的激勵機制。它也是免費使用的,但擁有和治理是有價值的。
超結構可以為各種用例創建,比如像Uniswap和Curve這樣的交易平台,以及像Zora和Farcaster這樣的創作者網絡。這些平台最初作為協議開始,現在正在演變為生態系統,為下一代應用程序(即超級應用)提供骨幹支撐。
最緊迫的前沿是為貨幣最基本功能之一構建超結構:自我增長。歷史上,通過儲蓄、投資和收益來增長財富的能力一直被嚴重許可化和把關。加密貨幣使轉移資金變得無需許可。通過超結構,我們也可以讓增長資金變得無需許可。
DeFi的快速增長暴露了一個問題。在擴展收益時,許多項目採用了嚴重依賴中心化API、特權角色和不透明鏈下安排的模式。這種體驗只吸引了一小部分具有高風險承受能力和機構聯繫的用戶。它與使加密貨幣有價值的核心原則相矛盾。
超級應用在無需許可的軌道上支持無縫用戶體驗
這就是超級應用的用武之地。它將DeFi的碎片化混亂壓縮成單一、直觀的體驗。為了實現這一點,收益層需要專門的基礎設施來擴大收益訪問權限,同時解決兩個關鍵問題:發現和執行。
發現功能自動展示一個全面的收益機會菜單,提供可靠的鏈上數據,這樣發行方就不必申請、推廣自己或依賴中心化列表。執行功能將複雜的工作流程壓縮為一個原子交易,給每個用戶相同的超能力。
這樣做需要將快速變化的產品層與較慢的中性基礎層分離,後者自然更具韌性和安全性,資本成本更低。任何人都可以部署、擴展或分叉基礎層而無需請求許可。然而,它仍然必須能夠交付與當今中心化平台便利性相媲美的現代原語。
感覺像金融科技的DeFi
隨著基礎層標準化,體驗成為差異化因素。超級應用將原始基礎設施轉化為人們想要使用的產品。你打開應用,看到熟悉的工具:"立即現金"、"儲蓄"、"最高回報"。點擊一個,應用會自動跨鏈、交換和存款,所有這些都在後台進行。最好的超級應用將在速度、策略、支持和設計方面獲勝。超結構是引擎;用戶愛上的是汽車。
問題在於:如果我們只優化體驗而忽視中立性,DeFi就有變成偽裝金融科技的風險。中心化金庫。不透明風險。沉默治理。這就是危險。而這正是超結構要防止的。
有些人會爭論用戶不關心去中心化。其他人會說好的設計證明了中心化的合理性。但加密貨幣從來不是關於短期便利;而是關於長期力量。如果我們失去了這一點,我們就失去了重點。
在2000年代,很少有人想像能通過單一協議在設備間流式傳輸4K視頻。今天,這已經成為第二天性。貨幣也會發生同樣的情況。人們不會問他們是否在"使用DeFi"。他們只是在使用貨幣……在開放、無形和不可阻擋的軌道上。
DeFi不是作為協議的拼湊而擴展的。它是作為新的金融界面而擴展的。超結構提供基礎。超級應用提供體驗。當它們保持一致時,結果不僅僅是更好的應用。而是更好的系統。
觀點作者:Vikram Arun,Superform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