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以太坊(ETH)衝擊5000美元關口,以太坊網路交易量持續上升。但日益加劇的競爭正在蠶食網路收入與用戶關注度。
根據Nansen數據,以太坊每日平均交易量接近歷史高點,週二錄得170萬筆交易。
作為對比,據The Tie數據,以太坊Layer-2網路Arbitrum和Base分別錄得340萬筆和860萬筆交易,競爭性Layer-1區塊鏈Aptos在週一處理了380萬筆交易。
以太坊活躍地址數也基本保持平穩,自2018年以來一直在40萬至60萬區間波動,偶爾會短暫突破100萬。
數據顯示,以太坊的大量流量正在被其他區塊鏈網路分流,這些網路正在侵蝕其市場份額,蠶食協議收入,迫使網路利益相關者重新考慮智能合約網路的不同策略。
激勵機制失衡與下一代區塊鏈蠶食以太坊市場份額
全球首個區塊鏈智能合約網路,這一曾經在通用型智能合約平台領域無可爭議的冠軍,目前正面臨自身生態和外部參與者的激烈競爭。
自2022年以來,以太坊主網的網路手續費大幅下跌,部分歸因於Dencun升級於2024年3月上線,顯著降低了以太坊Layer-2網路的手續費。
該升級激勵用戶轉向這些更便宜的二層解決方案,以節省高昂的網路交易費用,在擁堵時期每筆交易費用可能高達50美元。
高吞吐量的一層網路如Solana和Sui也在與以太坊競爭用戶心智份額和加密市場的一部分,迫使以太坊基金會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並重新考慮網路的擴展和執行路線圖。
Polygon Labs首席執行官Marc Boiron近日接受Cointelegraph採訪時表示,試圖在吞吐量等性能指標上與新興Layer-1網路直接競爭,可能對以太坊“非常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