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ER 代幣自9月17日上線以來,價格走勢異常驚人,成為加密市場的焦點。在幣安(Binance)創始人趙長鵬(CZ)公開支持後,ASTER 代幣價格在短短幾天內暴漲超過 9900%,從發行價0.02美元 一度飆升至 2,市值一度突破33 億美元

截至9月22日,ASTER的24小時交易量超過5520萬美元,TVL達到11.64億美元,成功超越 Hyperliquid等競爭對手,躋身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前列。

ASTER的成功不僅得益於CZ的背書,還與其創新的交易模式、低費用和高資本效率密切相關。然而,市場也面臨流動性深度、空投後拋壓和 Hyperliquid 等競爭對手的挑戰。 

DeFi新秀Aster 究竟是何方神聖? 

Aster是由Astherus和APX Finance於2024年底合併而成的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所。Astherus專注於多資產流動性和收益協議,而APX Finance提供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基礎設施。兩者的合併旨在解決DeFi中收益生成與交易活動分離的低效問題,打造一個無縫銜接收益與交易的生態系統。

Aster的核心創新在於其“Trade & Earn(交易即賺)”模式,允許用戶將收益型資產作為保證金進行永續合約交易,實現資本的多重收入來源。同時,Aster提供24/7的非託管交易,支持加密貨幣和傳統股票永續合約,如蘋果和特斯拉,成為傳統金融與DeFi之間的橋樑。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作為去中心化交易所的Aster算的上是中心化交易所幣安的競爭對手。但是,Aster的發展卻是得到幣安體系的支持。具體來說就是YZi Labs孵化了Aster,並投資了其前身Astherus。BNB Chain發言人也確認Aster通過該計畫獲得了指導、曝光和技術支持。另外,CZ本人也在Aster代幣發行期間公開在社交媒體上背書,表達對項目的認可。 

 

ASTER崛起與解鎖賣壓拖累HYPE下行

ASTER 的快速崛起及其創新產品的推出,使其成為 Hyperliquid 的主要競爭對手,這種競爭壓力也直接體現在HYPE代幣的價格下行上。 自9月18日以來,HYPE價格已從接近60美元的歷史高點下跌至48美元左右,跌幅近20%。  

不過, 除了ASTER帶來的外部競爭壓力,HYPE代幣還面臨內部結構性因素的挑戰。首先,根據代幣經濟安排,Hyperliquid的HYPE將於11月29日開始進入為期24個月的線性解鎖期,每月釋放約5億美元的代幣,這意味著市場上將持續增加供應,形成明顯賣壓。其次,投資者關注的另一風險是Arthur Hayes的拋售。 

此前,Arthur Hayes為HYPE“喊單”,稱其有望暴漲126倍。但是在本週一,他在持有HYPE代幣的一個月後,就已出售9.6628萬枚代幣的全部持有量,價值約510萬美元,獲利約82.3萬美元。與此同時,巨鯨錢包"0x316f"也在週一提取了價值1.22億美元的HYPE,這些代幣最初以每枚約12美元的價格購入。區塊鏈數據平台Lookonchain指出,該巨鯨在購買代幣九個月後坐擁約9000萬美元的未兌現利潤,很可能正在"獲利了結"。

幣安的“醉翁之意”:借力ASTER,布局DEX

根據CoinGecko數據,Hyperliquid距離超越幣安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日交易量為7.9億美元,而幣安達340億美元。不過,其成長速度令人不得不警惕。

2023年,Hyperliquid在幾乎零宣傳的情況下悄然上線,沒有發佈會,也沒有大規模的市場行銷。創始人Jeff Yan只是簡單地開放平台,靜待市場反應。出乎意料的是,平台在短短100天內便實現了日交易量突破10億美元的成績。此後增長愈發迅猛:2025年1月19日,單日成交額刷新紀錄,達到210億美元;而在7月,平台的月度交易量更是攀升至近3200億美元,較6月的2160億美元環比增長47%。這一水平使得Hyperliquid的交易量已占到幣安的11.89%,創下歷史新高,當時幣安的永續合約交易額約為2.59萬億美元。

最新數據還顯示,Hyperliquid累計成交量已突破2.3萬億美元,未平倉合約高達152億美元。在去中心化永續合約領域,其市場占比已超過70%,規模逼近幣安的十分之一。 

因此,對幣安而言,支持ASTER是一種“防守+進攻”的組合拳。

防守層面:守住賽道,化解威脅

  • 資本綁定:一旦 ASTER 成長為頭部平台,幣安也將因資本關係而間接受益,避免被完全邊緣化。

  • 戰略縱深:借助 ASTER,幣安能提前布局去中心化賽道,從而在與 Hyperliquid 等競爭者的對抗中保持緩衝空間。

進攻層面:鎖定流量,反向吸收
ASTER 的潛力不僅在於交易量增長,更在於它能夠吸引那些傾向去中心化的用戶群體。幣安通過早期投資和生態綁定,可以:

  • 占據入口:讓 ASTER 成為幣安體系的“DEX 前哨站”,即便用戶離開 CEX,也仍停留在幣安輻射範圍內。

  • 資源協同:幣安能向 ASTER 提供流動性、品牌和合規經驗,反向提升自身在去中心化市場的影響力。

  • 利益分享:一旦 ASTER 爆發式成長,幣安不僅守住了部分市場,還能憑藉股權或代幣紅利實現“進攻性獲利”。

總結: 

短期來看,HYPE 代幣承壓下行,受到ASTER競爭、代幣解鎖及大戶拋售的多重影響。然而,ASTER自身的後續表現仍存在不確定性,其能否維持高增長、穩定流動性、優化用戶體驗,並在面對潛在市場波動與監管審查時保持韌性,將直接決定其在去中心化交易所生態中的長期地位。 

相關推薦:Arthur Hayes退場後,Hyperliquid巨鯨撤出價值1.22億美元的HYPE代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