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代幣化,這個聽起來像是加密行業新潮概唸的産品,其實並不新鮮。 多年前,美股代幣化就曾作爲連接傳統股市與加密市場的重要嚐試,被視作打破地域、時間與門檻限製的創新工具。比如, FTX就曾推出這一服務,允許用戶通過其平颱交易特斯拉(Tesla)、蘋果(Apple)等美股的數字代幣。
儘管在合規壓力下,這一賽道曾一度沉寂,但隨着Gate、Robinhood、Bybit等新老玩家近期相繼入局,美股代幣化正以新的姿態重回市場視野,也再一次引髮關於監管、流動性與現實可行性的討論。
什麼是美股代幣化?
簡單來説,美股代幣化就是把傳統美股的股票,通過區塊鏈技術映射成代幣,讓用戶可以在加密交易所裡24/7交易這些股票的“鏈上等價物”。代幣一般是錨定股票價格的,有的有實股托管(背後真的買入了股票),有的純粹是合約或差價合約(CFD)。
數字化美股的冒險史:試水、挫折與新徵程
初代玩家:FTX、幣安(Binance)的嚐試(2019–2021)
2019–2021年是第一波“美股代幣化”嚐試的高潮:
FTX:早期就推出了美股代幣,比如特斯拉、蘋果、亞馬遜等。這些代幣背後由第三方(CM-Equity AG,德國持牌券商)托管真實股票,FTX自己提供交易。
Binance:2021年也上線過“股票代幣”,合作方同樣是CM-Equity。用戶可以用USDT買入,支持碎股,且免傭金。
結果:2021年7月,Binance在受到德國、英國等多個國家監管機構警告後,下架了全部股票代幣;FTX後來也因合規壓力逐步弱化了這一業務,最終FTX破産後自然也沒了。
這波嚐試暴露了兩個大問題:
証券屬性:美股代幣基本等同於証券,需遵守各國証券法,不是簡單的加密代幣。
跨境合規:不同國家對証券髮行和托管有嚴格要求,加密所缺乏持牌和跨境托管能力,風險很大。
合規型探索:STO、RWA 賽道的興起
FTX和Binance的探索受挫後,市場沒有放棄美股代幣化服務,而是往合規証券型代幣(STO)和更廣義的現實世界資産(RWA)演進。
一些小型交易所和金融科技公司(如Fusang、SIX Digital Exchange、INX)嚐試用持牌模式髮行可監管的股票或債券代幣。
傳統金融巨頭(花旗、摩根、貝萊德)也在推進資産代幣化,但更多聚焦於債券、基金份額、支付和結算環節,美股代幣化是其中較敏感的一環,落地最難。
新一輪試水:Gate、Robinhood及其他新興玩家
進入2023–2024年,隨着RWA概唸走 熱,一些頭部或新興交易所再次嚐試:
Gate宣佈上線xStocks美股交易專區,其宣傳點是全球首批開通美股的加密交易平颱之一,也是全球首家提供美股合約的交易所。除此之外,Robinhood、Bybit、Kraken 也在同日宣佈將進一步拓展美股交易與加密業務的融合佈局。
一些新興DeFi協議(比如Synthetix、Mirror Protocol)也曾做過股票合成資産,用戶用合成代幣追踪美股行情,但這些多是純衍生品,沒有實際股票托管。
舊瓶裝新酒:這一輪美股代幣化有何不同?
相比上一輪美股代幣化試水,如今Gate、Bybit、Kraken、Robinhood爲代表的新一批玩家入局,背後呈現出幾個明顯的變化。
首先是合規思路和執行更穩健。早期Binance、FTX 推出的美股代幣化産品大多依賴第三方券商托管實股,核心是通過技術手段繞開地域限製和交易時間壁壘。但由於缺乏牌照背書和合規透明度,這類産品很快被多國監管盯上,不得不下架。
而這一次,Robinhood本身就是持牌券商,Kraken和Bybit則選擇與Backed Finance合作,通過xStocks將美股代幣化,並採用合規托管模式,確保代幣與實股1:1掛鉤且鏈上可驗証。同時,Gate更是選擇用合約市場切入,産品結構更靈活,也降低了監管敏感性。
其次是産品形態更貼近加密原生用戶需求。上一輪美股代幣化更像是把傳統股票“搬到鏈上”,核心賣點是碎股、24 小時交易等便利性,交易邏輯和傳統券商區別不大。如今,Gate在內的多家平颱把重點放在了衍生品上:通過USDT計價、槓桿、雙向操作等機製,讓用戶可用熟悉的加密資金參與美股行情波動,對追求高波動、高槓桿的交易者吸引力更大。
最後,市場敘事也從單一産品創新走向RWA的大趨勢。美股隻是現實資産上鏈的一部分,更多資産如債券、房産、商品也正被納入到鏈上金融的探索之中。在這一背景下,牌照型交易所試圖把傳統金融資産與鏈上用戶打通,既延伸了加密交易所的邊界,也爲機構和零售用戶提供了新的跨市場入口。
全球資産代幣化:美股隻是開始
隨着RWA熱度持續上昇,美股正成爲這一浪潮中的“破冰之作”,但絶非終點。根據多項數據,RWA市場在2025年上半年增速高達260%,總規模已超過230億美元。
在監管層麵,美國証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Paul Atkins在與CNBC的採訪中提到“股票代幣化是一種創新”,並主導RWA公共研討會,試圖爲這一新領域建立法規藍圖。
綜合看,這輪美股代幣化不再是孤立的實驗,而是融入RWA大潮、監管試驗與交易所模式演進中的環節。它爲傳統資産上鏈開闢路徑,也爲未來債券、房地産、私募基金等資産類型的鏈上投資提供“樣闆工程”。隨着技術、合規與基礎設施日趨成熟,全球資産代幣化正加速從概唸走向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