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繪製分子結構的速度比當今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快1.3萬倍,實現了首個可驗證的量子優勢。

據谷歌介紹,該實驗使用了谷歌的Willow量子處理器和"量子回聲"技術,這是一種使用定向波對物體進行詳細成像的技術。

該技術用精確信號瞄準單個量子比特(量子計算中信息存儲的基本單位),使其產生反應。然後逆轉這一過程,讓研究人員能夠測量反彈回來的"回聲"或信號,谷歌表示。

Google, Cybersecurity, Quantum Computing
谷歌最近量子計算機實驗的四個步驟。來源:谷歌

谷歌的實驗是可驗證的,這意味著在任何與研究人員使用的系統具有相同技術規格的量子計算機系統上運行實驗都能獲得相同結果。

足夠強大的量子計算機可能破解支撐加密貨幣的加密算法,這些算法也用於保護銀行、醫療和軍事應用中的敏感信息。加密是使數字資產和點對點金融成為可能的核心組件。

Google, Cybersecurity, Quantum Computing
顯示干擾如何增強量子回聲並可靠地繪製和測量信息的插圖。來源:Nature

量子計算與加密貨幣的生存威脅

據專家稱,量子計算機最早可能在2030年使橢圓曲線數字簽名算法(ECDSA)過時,該算法是用於生成與私鑰匹配的比特幣(BTC)公共地址的加密技術。

去中心化網絡安全協議Naoris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David Carvalho表示:"這是比特幣自全球金融危機灰燼中誕生以來面臨的最大單一威脅。"

Carvalho補充說,比特幣和其他去中心化協議面臨集體行動問題,社區選擇辯論理論解決方案,而不是儘快實施已知的解決方法。

據涵蓋技術內容的匿名YouTuber Mental Outlaw稱,量子計算機還不夠強大,無法破解加密標準。

Mental Outlaw表示,現代加密密鑰長度從2048位到4096位不等,而目前的量子計算機只能破解大約22位或更小的密鑰。

然而,投資者和公司正尋求通過敦促在足夠強大的量子計算機出現之前採用後量子密碼學標準來搶先解決這個問題。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在9月收到一份提交文件,概述了到2035年實現抗量子加密標準的路線圖。

相關推薦:批量閾值加密:終結榨取式MEV,重塑DeFi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