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加密貨幣市場經歷了一場「史詩級爆倉」事件,全球投資者無不心驚膽戰。這場震盪再次將虛擬資產的高波動性推上風口浪尖,也讓多地市場監管機構繃緊神經。在台灣,金管會主委彭金隆針對此事件發表最新看法,他不僅強調虛擬貨幣的本質特性與槓桿操作的巨大風險,更意外透露了台灣在穩定幣發展上的潛力,特別是新台幣穩定幣與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的結合。金管會正積極推動專法納管虛擬資產,這項政策將如何引領台灣數位金融邁向新局?
一、金管會專法護航:納管虛擬資產,降低洗錢與詐欺風險
面對虛擬資產市場的劇烈波動與潛在風險,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指出,推動專法以納管虛擬資產是當務之急。他強調,漲跌劇烈是虛擬貨幣的本質特性,尤其加上槓桿操作,更容易導致資金全數出場,投資人必須審慎。
金管會規劃的《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將以專法架構建立監理基礎。這部專法將明確禁止現金交易,並要求所有虛擬資產交易必須透過法幣帳戶往來,藉此大幅降低洗錢及詐欺風險。這項草案已於6月底報行政院審查,各部會正積極審議中,期盼能盡速完成立法。彭金隆表示,待專法通過後,將陸續訂定7項子法,完整建立監理體系,強化對投資人的保護。
二、新台幣穩定幣的潛力:RWA代幣化開闢新空間
民進黨立委吳秉叡在質詢時,曾擔憂台灣是否需要發行穩定幣。彭金隆回應,就國際貨幣清算角度來看,新台幣並非國際通用的主流貨幣,穩定幣目前仍以美元或其他強勢貨幣為主。然而,他話鋒一轉,指出許多人推測,未來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將越來越普遍,甚至成為台灣的支付工具,因此,「本幣」穩定幣仍有其存在空間。
彭金隆進一步補充,金管會的草案並未明定穩定幣的發行者僅限金融機構。初期雖將由高度監管的金融業者試行,但不排除未來讓其他主體參與。這顯示金管會對新台幣穩定幣的發展抱持開放態度,並採取「不冒進,也不落後」的策略,期望在穩健中探索創新。
三、批發型CBDC與RWA代幣化:台灣數位金融的實踐與佈局
除了頂層法規設計,金管會也透過試辦機制,鼓勵金融創新。目前,金管會已核准4家銀行參與「虛擬資產保管業務」的主題式業務試辦,這些試辦結果將作為增訂相關規範的重要參考。
在金融創新的前沿,金管會的「RWA代幣化小組」也已完成階段性任務。該小組自114年1月提交期中報告後,便持續進行概念驗證的實證作業,並已於114年9月25日完成期末(實證)報告。這顯示台灣在探索資產代幣化這一新興金融模式上,已進入實務驗證階段。金管會同時也持續優化金融科技實驗制度,預計在114年第4季完成「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修正草案的研議,藉此參酌海外作法並擴大創新領域。
四、打詐與監管:跨部會合作,虛擬資產扣押的未來
面對數位浪潮帶來的金融詐騙挑戰,金管會將「防制詐騙」議題列為年度檢查的重點,並全面強化打詐措施,尤其是針對虛擬資產遭到詐欺利用的風險。金管會已啟動「金警聯手165」防詐宣導活動,並成立「防制詐欺聯繫平臺」,增進跨領域合作。 針對虛擬資產的監理,金管會已採取多項跨部會合作措施,包括與中央警察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防制虛擬資產遭非法使用。此外,金管會亦於9月5日與法務部合作,辦理了防制虛擬資產遭詐欺利用的教育訓練。
立委黃珊珊曾詢問,台灣未來是否比照美國有類似的虛擬貨幣儲備機制。她指出,法務部已扣押大量虛擬貨幣資產,例如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扣押比特幣約203枚(折合新台幣約5.5億元)、以太幣約2000多枚(折合約1.47億元)。黃珊珊建議,針對扣押虛幣未來是否可以作為虛幣儲備、訂立安全網,盼金管會能與法務部共同討論。彭金隆回應,若成為成熟安全的市場,未來遲早會建構相關機制。
結語: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的最新發言,為台灣虛擬資產市場勾勒出清晰的監管藍圖。在專法納管、強化打詐的同時,金管會也展現了對新台幣穩定幣與RWA代幣化潛力的開放態度。這項「不冒進,也不落後」的策略,旨在確保台灣在擁抱數位金融創新的同時,也能維護金融穩定與投資人權益。隨著專法的推進與相關子法的訂定,台灣的數位金融市場將逐步走向更健全、更具競爭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