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要點
代幣解鎖會將此前鎖定的代幣納入流通,通常引發波動加劇和價格下跌。
鎖倉計劃(懸崖期+線性釋放)旨在讓早期持有者的激勵與專案長期發展保持一致。
風投機構透過場外交易、分批出售及利用衍生品等策略,既能實現盈利退出,又可避免引發市場崩盤。
解鎖時點、市場情緒與個人持有規模,是風投機構決定出手時機和方式的主要影響因素。
代幣解鎖是加密市場中的關鍵時刻,往往成為價格劇烈波動的催化劑。
對於散戶投資者而言,代幣解鎖堪比高風險博弈;而對持有大量專案代幣的風投和機構來說,則是經過嚴密籌劃的策略機遇。
理解這些加密巨鯨如何把控解鎖節點,有助於普通投資者獲得重要啟示。
代幣解鎖及其運作機制(代幣經濟學解析)
所謂代幣解鎖,本質上是將原本受限的代幣釋放至流通市場。這些代幣通常受制於專案方預設的鎖倉計劃,後者提前設定好為早期投資人、團隊成員和顧問分批釋放的週期及額度。
常見鎖倉計劃包括:
懸崖期: 初期鎖定階段,不釋放任何代幣。該階段通常持續數月甚至一年以上,確保持有者與專案長期綁定。
線性釋放: 懸崖期過後,代幣按日、週或月分批釋放,直至解鎖週期結束。
鎖倉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確保早期持有者的利益與專案長期價值同步,避免短期內集中拋售,合理調節市場供給。
然而,即便初衷在於維護市場穩定,解鎖事件仍頻繁帶來額外拋壓。流通量激增超出市場承接力時,價格往往隨之回落。
你或許多次見證過類似情形。例如Pyth(PYTH)、Arbitrum(ARB)和Aptos(APT)等專案,都曾在大規模解鎖節點期間遭遇價格大跌。
即便是新晉專案Ethena(ENA)也未能倖免。經驗豐富的交易者通常會提前佈局,即在解鎖前拋售持倉,以應對供應增長帶來的壓力。
你知道嗎? 每週市場有超過6億美元價值的代幣解鎖,其中約90%的解鎖事件伴隨價格下跌。
風投機構如何操作加密資產
風投機構的方法和目標與散戶截然不同。他們追求早期投資的高額回報,而代幣解鎖正是兌現收益的核心節點。
他們運用一系列精細化策略,在確保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將對市場的影響降至最低:
1. 場外交易(OTC)協議
風險投資機構(VC)在出售大量代幣時,最常用且高效的方法之一是透過場外交易(OTC)平台。與直接在公開交易所拋售可能引發巨大滑點和價格暴跌不同,VC通常選擇與買方私下成交。這些買家多為其他機構、高淨值個人,或市場做市商。
操作方式:VC將大額代幣交由OTC平台撮合出售。平台為其匹配一位或多位買家,協助雙方以協商價格完成私下交易,成交價通常略低於當時市場價。
對VC的好處:能夠規避滑點風險,保持匿名,避免引發市場恐慌,並可靈活定製交易條款。
2. 分批拋售與逐步分發
VC往往選擇分批減持,而非一次性大量拋售,儘管很難做到精準擇時。他們可能在行情上漲時出售部分解鎖代幣,在下跌時逢低吸納以降低平均成本。這種分階段出售策略旨在實現收益最大化,同時降低對市場價格的衝擊。
3. 複雜對沖策略
VC採用的最複雜操作手段是對沖解鎖風險。在代幣解鎖前數月,VC可透過衍生品合約提前鎖定出售價格,有效控制風險敞口。
做空期貨和永續合約:VC可在相關代幣的期貨市場建立空頭頭寸,當現貨價格下跌時,透過衍生品獲利,從而對沖解鎖帶來的損失。
購買認沽期權:認沽期權允許VC在價格下跌時,仍可按約定價格出售代幣,鎖定收益底線。
賣出認購期權:VC還可能以即將解鎖的代幣為基礎賣出認購期權,收取權利金,並在被行權時以固定價格出售。
Delta中性策略:VC通常與做市商合作,構建Delta中性頭寸,即持有所解鎖現貨代幣,同時做空相關衍生品,實現無論價格漲跌均可獲利的平衡狀態。
VC拋售代幣:哪些因素影響其決策?
VC的決策並非孤立進行,影響其解鎖代幣處置方式的因素主要有:
市場情緒:如果加密市場整體偏空,或某專案風評不佳,VC往往傾向快速拋售以止損;反之,在牛市或專案前景看好時,則可能選擇持有或逐步減持。
解鎖代幣占比:解鎖量在流通盤中的比例越大,未來拋售壓力越高,市場及VC預期的減持行為就會更為明顯。
接收代幣類型:VC會區分早期投資者/團隊解鎖代幣(拋壓較大)與社群獎勵或質押類代幣(短期出售動機較弱),據此做出不同決策。
專案基本面與里程碑:若專案達成關鍵開發目標或獲得重要合作,VC信心提升,往往延緩或減少減持;反之,若出現利空或進展延遲,則可能加速出貨。
投資組合多元化:在管理投資組合時,VC需定期調整持倉。部分解鎖代幣的出售,既可能是資產再平衡的需求,也常為兌現收益、籌集新投資資金或降低單一資產風險。
你知道嗎? 團隊和早期投資人解鎖最易引發價格暴跌,而生態激勵類解鎖平均可推動價格上漲約1.2%。
VC加密交易:批評之聲
風險投資機構在代幣解鎖過程中的影響力一直備受爭議,主要擔憂集中於潛在的不公平性及市場操縱行為。
利益錯配
批評者指出,按時間表執行的解鎖機制導致供需之間出現根本性失衡——代幣供應受固定計劃控制,而需求卻高度波動。VC通常能在代幣生成事件(TGE)前以極低價格購入代幣,即便解鎖後價格大幅下跌,他們依然能夠實現可觀收益,而TGE後買入的散戶則需承受主要拋售壓力。
"人為"拉高出貨
有觀點指責專案方與VC有意協作進行"拉高-出貨"操作,即在大規模解鎖前透過行銷或製造新聞等方式人為推高代幣價格,然後將手中代幣高位賣給毫無警覺的散戶投資者。
資訊不對稱
VC通常掌握關於專案健康狀況、開發進度以及即將到來的解鎖計劃等更為詳盡的資訊,因此在資訊層面上天然優於普通散戶。
但也應看到VC的重要作用。他們為加密生態系統提供了寶貴的早期資金,是推動創新和專案落地的關鍵動力。沒有VC資金,許多有潛力的專案或許難以問世。
給散戶的啟示:如何應對加密解鎖的交易策略
即便無法像VC那樣參與OTC交易或運用複雜的對沖工具,普通投資者仍可透過借鑒VC行為模式,在代幣解鎖期間做出更理性的選擇:
自主調研(DYOR):務必核查每個專案的鎖倉和解鎖進度。Token Unlocks等工具對於追蹤相關資訊非常有用。了解即將解鎖的代幣數量及其流向。
提前預判拋壓:當團隊或早期投資人面臨大規模解鎖時,往往會出現明顯拋壓。可考慮在事件發生前降低持倉或提前設定止損。
"買傳聞,賣事實"(或賣解鎖):價格常在臨近解鎖時下跌,解鎖發生後亦可能回落。應避免在關鍵解鎖前進場博弈。
關注鏈上資料與市場異動:密切關注鏈上大額資金流動,尤其是專案方或VC知名地址向交易所或OTC平台的可疑轉帳,這常常預示即將拋售。關注異常的交易量變化。
重視專案基本面:並非所有解鎖都會帶來負面影響。如果專案持續實現里程碑目標、建立穩健合作關係並展現實際應用價值,其長期表現有望承接一定解鎖壓力。
代幣解鎖本身是加密市場結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解VC的動機和策略,普通投資者也能在高波動階段更好把握機會,將潛在風險轉化為更明智的交易決策。
本文章不包含投資建議或推薦。每一項投資和交易行動都涉及風險,讀者在做出決定時應自行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