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上海匯豐銀行(HSBC)這家國際銀行業巨頭周四宣布首次成功測試量子計算在交易應用中的使用。

匯豐銀行的研究人員將量子計算機處理器用作其算法交易流程的一部分,這是一種使用預定義規則執行交易的交易方法,以找出場外交易(OTC)債券訂單以期望價格成交的可能性。

匯豐銀行宣布,量子處理在預測債券價格和無滑點成交訂單的可能性方面實現了34%的改進。匯豐銀行集團量子技術負責人Philip Intallura表示:

"鑑於試驗在當前量子計算硬體上取得了積極成果,我們非常有信心我們正處於金融服務計算新前沿的邊緣,而不是遙遠未來的事情。"

加密貨幣依賴於可能被足夠強大的量子計算機破解的加密標準,這在區塊鏈開發者中引發了關於威脅時間表以及何時必須遷移到抗量子密碼學的辯論。

HSBC, Quantum Computing
比特幣供應中易受量子攻擊部分的占比。來源:Cointelegraph

開發者對量子威脅仍存分歧

區塊鏈開發者對量子計算機何時能夠破解支撐加密貨幣的現代加密方法仍存分歧,這些方法也被廣泛用於銀行、軍事和消費者金融應用。

預測範圍的下限將"Q日",即足夠強大的量子計算機能夠破解現代加密算法的時刻,定在五年後的2030年左右,許多開發者擔心量子霸權將在2035年出現。

然而,比特幣開發者Adam Back等其他人表示,量子霸權距離實現還有數十年時間,甚至可能根本不會發生。

2024年11月,上海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系列測試中重新點燃了加密社區對量子計算機已破解現代加密算法的擔憂。

然而,仔細觀察該實驗發現,量子計算機只能破解22位密鑰,這比經典計算機創下的892位記錄低了一個數量級。

作為背景,RSA加密中使用的現代加密密鑰範圍從2048位到4096位,並且可以定期翻倍以保持領先於量子處理能力。

相關推薦:從Perp到Meme Go,Gate Layer如何重塑中心化平台的鏈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