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整體低迷,比特幣價格已跌破100,000美元大關。儘管市場出現下行調整,機構依然在其業務中持續採納數位資產。
在美國,一家主要的數位交易平台及持牌銀行已向機構客戶開放了加密貨幣交易。新加坡交易所的衍生品部門也開始涉足數位資產,推出了加密貨幣永續合約交易。
政策變化使部分公司能夠提供加密貨幣交易型產品(ETP),進一步豐富了與加密相關的機構金融產品供給。
本週市場遭遇重挫,但機構著眼長遠,不斷擴大其在加密行業中的角色。
企業現已掌控14%比特幣供應量
提供比特幣相關產品的機構,以及將比特幣納入資產負債表的上市和私營企業,使得企業持有的比特幣總量已占該加密貨幣2100萬供應量的14%。
這一數字不包括比特幣礦業公司、薩爾瓦多等主權國家和去中心化金融協議所持有的顯著份額。
比特幣供應集中在少數公司手中日益增加,引發了對中心化的擔憂。加密分析師Willy Woo表示,比特幣正走上與1970年代黃金相同的“國有化路徑”。
然而,加密情報平台Nansen的研究分析師Nicolai Søndergaard此前告訴Cointelegraph,人們不必擔心。
“這不會改變比特幣的基本屬性。即使託管變得更加集中,網絡仍然是去中心化的,”他說。
SoFi將上線加密貨幣交易
數位金融服務公司SoFi於11月11日宣布,將面向美國零售客戶推出加密貨幣交易服務。
首席執行官Anthony Noto表示,SoFi是唯一一家提供加密貨幣交易服務的全國性持牌銀行。他指出,在美國貨幣監理署(OCC)更新政策後,公司對於提供數位資產相關服務更加放心。
“過去兩年,我們在加密領域一直存在短板——無法買賣和持有加密貨幣。作為銀行,這是不被允許的。”他補充道。
但今年3月,OCC放寬了針對銀行與加密業務相關政策,並聲明:“全國性銀行和聯邦儲蓄協會可以開展包括託管、某些穩定幣活動以及參與分佈式賬本等獨立節點驗證網絡等業務。”
新加坡交易所推出永續合約
新加坡交易所(SGX)衍生品部門宣布,將於11月17日上線永續合約交易服務。
該所公告稱,此舉源自“持續增長的機構級加密需求,以及傳統金融與原生加密生態系統融合”。
新交所上的比特幣和以太坊永續合約僅面向認可及專業投資者開放,將於11月24日正式上線,並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監管。
這是新加坡第二次推出永續合約。今年7月23日,EDXM International也曾上線永續合約及44種不同產品。永續合約允許投資者無需到期或收盤即可押注資產價格,並可實現高槓桿,是全球最受歡迎的一類加密衍生品交易方式之一。
美國IRS批准推動機構質押業務發展
美國稅務機關——國內收入署(IRS)已批准規則,允許與質押相關的數位資產ETP為投資者帶來獎勵收益。
具體而言,該規定允許 “僅持有單一數位資產如以太坊等‘數位資產ETP’通過質押獲得獎勵,同時維持贈與人信託稅務分類。”
Willkie Farr & Gallagher律所Roger Wise指出,這一贈與人信託身份對於簡化ETP稅務申報尤為重要。
財政部長Scott Bessent於11月10日宣布此舉時表示,這將促進創新,使美國在全球加密產業中更具競爭力。“數位資產ETP避免實體層面徵稅,為零售投資者提供了極具吸引力的新工具,每年稅務申報流程也如ETF或共同基金一樣簡便。”
此舉為希望發行帶質押功能ETP且面對不斷增長投資需求的機構帶來了更多確定性。
香港再推區塊鏈債券 面向機構投資者
香港政府發布第三批區塊鏈債券。據11月11日消息,本輪債券規模達100億港元(1,284,438美元)。
這些債券將以港元、人民幣、美元和歐元計價,據悉深受機構投資者歡迎。香港金融管理局表示:
“此次發行繼續吸引來自全球廣泛類型機構投資者認購,包括資管公司、銀行、保險公司、私人銀行等,其中相當數量為首次參與數位債券的新投資者。”
儘管市場處於調整期,但隨著基於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的新型金融產品不斷湧現,機構正積極布局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