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作者:D3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Fred Hsu
一位小企業主擁有organic.shop這樣的優質域名。他們尋找買家數月,卻無法以要價出售。
與此同時,地球另一端的某人剛剛在5分鐘內透過代幣化房地產購買了曼哈頓公寓的一部分。
這種對比說明了我們數位經濟中的明顯不一致。雖然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市場正朝著400萬億美元的可尋址市場衝刺,但域名行業儘管管理著3.6億個註冊域名和100億美元的優質細分市場,卻仍困在Web2流動性不足的陷阱中。
域名行業拒絕擁抱代幣化將摧毀數十億美元的價值,並將市場主導地位拱手讓給ENS等Web3命名系統。
股票、房地產和碳信用額度已經擁抱了區塊鏈驅動的流動性,而域名卻面臨成為互聯網流動性不足恐龍的風險。
域名錯過的代幣化浪潮
代幣化從根本上重寫了全球有價值資產的交易方式。代幣化國債現在總額超過70億美元,為傳統上流動緩慢的政府證券提供即時流動性。
分割所有權平台讓小投資者能夠購買曼哈頓摩天大樓或此前只有機構才能接觸的專利組合。
智能合約消除了傳統上拖慢資產轉移的經紀人、託管服務和文書工作。結算在幾分鐘內完成,而不是幾週。全球市場24/7運營,而不是在特定時區的營業時間內。
立即改變域名交易的技術能力已經存在。問題是為什麼一個建立在數位創新基礎上的行業要容忍模擬摩擦。
過時的域名經濟
今天出售域名的感覺與1999年非常相似。平均域名銷售需要3到6個月,假設能夠完成。經紀人收取15%-30%的佣金,而代幣化資產的佣金不到1%。
地理和資本障礙人為地限制了潛在買家。拉各斯的一位傑出企業家可能對開發優質域名有完美的願景,但缺乏域名經紀人通常要求的傳統支付系統或信貸安排的訪問權限。
由於這些摩擦點,每年只有不到1%的註冊域名進行交易。這代表了一個理論上價值數千億美元市場的巨大經濟低效。
當你考慮到域名代表純數位資產,應該比物理房地產或紙質證券具有無限更高的流動性時,情況變得特別荒謬。相反,它們的交易效率低於這兩個類別。
創新懲罰在增長
這種流動性危機造成了遠超緩慢銷售流程的連鎖問題。優質域名代表重要的被困價值,如果透過現代金融基礎設施適當釋放,可以推動創新。
初創公司無法將域名作為去中心化金融(DeFi)貸款的抵押品,因為傳統銀行系統不承認數位資產。DeFi協議無法透過傳統註冊商系統驗證域名所有權。這種融資缺口限制了圍繞優質數位房地產的創業機會。
Voice.com在2019年以3000萬美元售出。儘管如此,該交易需要數月的談判,並排除了可能集體對該資產估值高於任何單一買家的小投資者的潛在更高分割出價。
ENS等Web3命名系統獲得關注,部分原因是它們提供傳統域名缺乏的原生區塊鏈整合。這代表了來自技術上劣勢但金融上優越的替代方案的競爭壓力,這些替代方案透過設計而非事後考慮來解決流動性問題。
構建現代域名基礎設施
域名代幣化需要解決其他現實世界資產(RWA)類別已成功解決的技術挑戰。基本框架涉及將域名轉換為可交易的NFT,在保持ICANN合規性的同時實現分割所有權和即時結算。
跨鏈流動性使域名交易能夠跨以太坊、Solana和其他網絡進行,基於用戶偏好而非技術限制。DAO可以集體擁有優質域名,治理代幣代表分割所有權股份和對開發決策的投票權。
域名的監管路徑似乎比其他RWA類別更明確,因為域名已經代表了ICANN和國際法認可的既定數位財產,具有明確定義的所有權框架。
域名代幣化的早期採用者也將透過獎勵平台主導地位的網絡效應獲得不成比例的收益。第一批正確實施代幣化的註冊商將吸引尋求流動性的優質域名,從而吸引尋求優質庫存的交易者。
市場顛覆已經發生
域名行業顯示出來自區塊鏈原生替代方案競爭壓力的早期跡象。Web3命名系統儘管存在技術限制,但因為解決了傳統域名忽視的流動性問題而獲得採用。
投資資本越來越多地流向提供分割所有權和DeFi整合的代幣化資產。這種轉變為考慮缺乏類似功能的優質域名的投資者創造了機會成本。
傳統域名交易平台面臨來自可能提供卓越用戶體驗的基於區塊鏈替代方案的潛在顛覆。一旦市場偏好轉向流動性替代方案,域名代幣化的先發優勢可能對既有參與者來說難以克服。
不可避免的轉型
域名代幣化代表進化而非革命。基礎設施存在,需求透過其他RWA類別得到證明,經濟激勵明確有利於增加流動性而非持續摩擦。
早期擁抱這種轉型的公司將建立平台優勢,隨著市場成熟變得難以複製。那些抵制的公司將發現自己在與日益過時的價值主張競爭。
沒有變化,域名將成為唯一仍困在Web2交易機制中的主要資產類別。第一批正確實施代幣化的註冊商將透過提供域名所有者幾十年來一直想要的流動性溢價來主導數位所有權的下一個時代。
域名行業構建了互聯網的尋址系統。現在,它必須加入互聯網的金融進化,否則將被完全拋在後面。
觀點作者:D3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Fred Hsu。
相關推薦:X推出閒置用戶名市場,推動數位身份貨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