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鏈上銀行WeFi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Maksym Sakharov表示,日本的監管瓶頸(而非稅收)是加密創新離開該國的真正原因。

Sakharov告訴Cointelegraph,即使擬議的20%加密收益統一稅率得以實施,日本"緩慢、規定性強且規避風險"的審批文化仍將繼續推動初創企業和流動性流向海外。

"55%的累進稅確實痛苦且非常顯眼,但它不再是核心阻礙,"他說。"金融廳(FSA)/日本虛擬和加密資產交易協會(JVCEA)的預審批模式以及缺乏真正動態的監管沙盒,才是讓建設者和流動性留在海外的原因。"

在日本上架代幣或啟動首次交易所發行(IEO)涉及兩步監管流程。首先需要日本虛擬和加密資產交易協會(JVCEA)的自律審查,然後由金融廳(FSA)進行最終監督。

Sakharov表示,這一流程可能將產品上市時間延長至6-12個月或更久,並補充說這"消耗資金跑道,迫使許多日本團隊首先在海外上市"。

他指出,在JVCEA代幣篩選、IEO白皮書審查和向FSA提交產品變更通知等領域出現了反覆延誤,通常需要幾輪修訂。"這個流程的設計是為了避免下行風險,而不是加速創新,"他指出。

日本提出新變化。來源:Cointelegraph

日本落後於阿聯酋、韓國和新加坡

與其他司法管轄區相比,Sakharov表示日本明顯滯後。"日本更慢,"他說,指出簡單的代幣上架可能需要半年或更長時間。

"新加坡也很嚴格,但它提供了更清晰的路徑...阿聯酋平均更快...韓國的VAUPA專注於持續的交易所義務,而不是日本式的外部預審批,因此上架通常處理得更快。"

他警告說,擬議的20%稅率和將加密重新分類為金融產品不會改變現狀,除非圍繞審批的文化發生變化。"文化會把減稅當早餐吃掉,"Sakharov說。

作為解決方案,Sakharov敦促監管機構採用"有時限、基於風險的審批",實施支持質押和治理實驗的功能性沙盒,並引入比例披露要求。

他警告說,如果沒有這些變化,國內加密項目可能會繼續在海外擴展,這是由審批不確定性和漫長等待時間驅動的,而不是稅收負擔。"這就像建設了12個月,卻被告知你的代幣無法上架或你的產品無法推出。"

亞洲在加密領域的領先地位吸引全球關注

本月早些時候,Startale Group協議增長主管Maarten Henskens表示,亞洲在代幣化方面的領導地位正吸引全球投資者越來越多的關注,該地區的監管清晰度正在吸引曾經觀望的資本。

香港行動迅速,推出了Ensemble沙盒作為快速監管創新中心。"雖然日本在建設長期深度,但香港展示了敏捷性如何能讓實驗成為現實,"Henskens說。

阿聯酋是另一個在代幣化方面取得進展的亞洲國家。該城市的監管機構引入了鼓勵代幣化證券發行和交易的漸進式框架,吸引了全球投資者和金融科技公司。

相關推薦:Sygnum:GENIUS法案將引發"殺手級應用"和新支付服務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