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數字貨幣浪潮洶湧、穩定幣日益成為金融科技焦點的背景下,香港正積極探索其在數字金融領域的戰略定位。2025年10月13日,香港立法會秘書處發布最新一期《專題快訊》,綜述香港金融科技和數字資產的最新發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建議是:爭取中央支持,在香港發展離岸人民幣穩定幣,並在數字資產和加密貨幣等金融新興領域敢於探索實踐,發揮好“穩定幣試驗田”作用。這一呼籲,不僅為人民幣國際化戰略提供了新的數字路徑,更預示著香港有望成為連接中國與全球數字金融體系的關鍵樞紐。
一、香港立法會:呼籲中央支持發展離岸人民幣穩定幣
香港立法會秘書處發布的《專題快訊》全面回顧了香港在金融科技、數字資產、綠色可持續金融及跨境金融領域的發展,並提出了多項前瞻性建議。
“穩定幣試驗田”: 議員建議爭取中央支持,在香港發展離岸人民幣穩定幣,並在數字資產和加密貨幣等金融新興領域敢於探索實踐,發揮好“穩定幣試驗田”作用。這表明香港已將離岸人民幣穩定幣視為其在數字金融領域的重要戰略方向。
完善監管框架: 議員建議完善數字資產規管框架,以保障投資者;加強為金融、貿易、會計及法律等多個行業的從業員提供Web3和金融科技的在職培訓;以及在中學課程引入區塊鏈、代幣化等技術概念,普及公眾對數字資產及Web3技術的知識。
穩定幣監管先行: 立法會於今年5月通過《穩定幣條例草案》,為錨定法定貨幣的穩定幣發行人設立發牌制度,規管穩定幣的發行和相關活動,並賦權金融管理專員進行調查及執法,使香港成為全球首批制訂穩定幣發行人監管制度的地區之一。政府因應議員的建議,對《條例草案》提出多項修正案,包括在原有建議的四類認許提供者之外,容許儲值支付工具持牌人亦可銷售法幣穩定幣。議員認為這有助推動法幣穩定幣在本港的廣泛應用。
二、穩定幣:解決跨境支付痛點的有效方案
穩定幣因其“快速、低成本、可編程”的特性,被視為解決跨境支付痛點的有效方案,對電商、匯款服務等行業而言,穩定幣可顯著降低跨境交易的時間與費用。
巨額匯款市場: 據世界銀行的數據,近1萬億美元的匯款市場每年平均手續費就有6.4%(約640億美元)的損失;而使用穩定幣轉帳只需幾美分,而且幾乎可以立即到帳。
企業採用率高: 《聯合早報》發文提到,穩定幣正快速進入本地企業的主流視野。調查顯示,近20%的本地企業已經接受或使用穩定幣;另有62%計劃兩年內採用,這一比率也顯著高於受訪四國的平均水平46%。整體而言,80%以上的本地企業已使用或規劃引入穩定幣支付。
三、香港的獨特優勢:全球金融中心與Web3樞紐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健全的監管體系、豐富的營商機遇和活躍的融資市場,結合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是推動金融科技與第三代互聯網(Web3)融合發展的首選樞紐。
全球排名領先: 根據最新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香港繼續穩居全球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位列亞太區首位,而在金融科技領域更是位列全球第一。
Web3及虛擬資產發展事宜小組委員會: 立法會一直關注Web3和數字資產技術的應用和發展,並早著先機,於2023年10月成立Web3及虛擬資產發展事宜小組委員會,研究相關事宜。
綠色和可持續金融: 香港透過發行代幣化綠色債券、拓寬本地綠色金融科技生態圈等,推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發展。至今,在香港安排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總額約430億美元,自2018年起連續七年居亞洲區市場的首位。議員促請政府當局制訂措施,吸引內地企業來港進行相關的融資和認證測試,提升香港作為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發行平台的吸引力。議員亦建議當局研究利用區塊鏈技術,將碳信用進行代幣化的可行性。
國際合作平台: 香港作為區內重要的金融科技樞紐,已建立多個跨地域金融合作平台,以推動金融科技創新,加強與國際市場的連結。香港金融科技周與StartmeupHK創業節等年度盛事,吸引了大量全球行業領袖參與。
四、全球金融穩定委員會的警示:穩定幣的風險與監管缺口
在全球穩定幣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風險與挑戰並存。全球金融穩定委員會(FSB)主席、英國央行行長貝利表示,FSB將加強全球政策應對來自私人金融和穩定幣日益增長的使用所帶來的新興威脅。貝利指出,在應對金融穩定風險方面仍存在重大缺口,且很少有國家/地區為全球穩定幣安排敲定全面監管框架。
香港立法會呼籲中央支持發展離岸人民幣穩定幣,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旨在通過合規框架,將穩定幣的創新潛力與風險防範相結合。
結語:
香港立法會呼籲中央支持發展離岸人民幣穩定幣,是香港在數字金融領域邁出的關鍵一步。這不僅將為人民幣國際化戰略提供新的數字路徑,更將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和Web3樞紐的地位。在穩定幣日益成為解決跨境支付痛點、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的背景下,香港有望發揮其“穩定幣試驗田”作用,為國家的新興產業和數字經濟的創新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