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場分析師James Van Straten表示,期權合約等衍生品產品——這些金融工具賦予投資者以預定價格買賣資產的權利但非義務——將推動比特幣(BTC)市值達到至少10萬億美元。
Van Straten表示,期權和其他衍生品吸引機構投資者,並緩解數字資產標誌性的高波動性對市場的衝擊。
他指出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全球最大的衍生品市場——BTC期貨的未平倉合約作為轉變的證據。Van Straten寫道:
"CME期權未平倉合約創歷史新高,部分原因是備兌看漲期權等系統性波動率賣出策略的推動。這表明圍繞比特幣的市場結構更加成熟,衍生品流動性更深。"
Van Straten補充說,波動性降低是雙向的,加密市場常見的巨幅回撤也會抑制交易者已經習慣的流星般的漲幅。
市場分析師繼續就金融衍生品和投資工具對比特幣市場週期和更廣泛加密市場的影響展開辯論,一些人認為所有跡象都指向市場成熟,而另一些人則表示投資者心理才是推動市場的真正潛流。
四年市場週期已死?
分析師對機構投資者、投資工具和金融衍生品對加密市場的影響仍存分歧。
金融服務公司Xapo Bank首席執行官Seamus Rocca告訴Cointelegraph,比特幣的四年市場週期並未消失,市場將繼續受到新聞週期、群體情緒和投資者心理的影響。
"很多人在說,'哦,機構來了,因此比特幣的週期性本質已死。'我不確定我同意這種觀點,"Rocca說。
比特幣倡導者和市場分析師Matthew Kratter表示,人類心理是推動市場的真正潛流,他認為機構投資者和散戶參與者一樣不理性。
"2021年至2022年最近一次比特幣加密熊市主要是由機構投資者在灰度(Grayscale)、Genesis、三箭資本(Three Arrows Capital)和FTX等地方做出的愚蠢行為造成的,"Kratter補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