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作者:Vikrant Sharma,Cake Labs首席執行官
當美國最高法院在2025年6月30日拒絕審理Harper訴Faulkender案時,法院實際上認可了美國國稅局(IRS)對加密貨幣記錄的全面"無名氏"傳票。
通過讓下級法院的裁決生效,法院確認了具有百年歷史的第三方原則對公共帳本的適用性,就像對銀行對帳單一樣。根據第三方原則,自願與另一方(如銀行或區塊鏈)共享的信息不再受第四修正案保護。當數據離開個人的直接控制時,憲法隱私保護就消失了。
對於鏈上交易,無論是永久刻錄到任何區塊鏈網絡上,幾乎每筆支付現在都可以在無需搜查令的情況下接受審查。檢察官、稅務代理人,以及任何有時間篩選公開數據的對手,現在都可以隨意瀏覽任何人的財務信息。
分析牟利者將"徹底透明"武器化
沒有任何實體比區塊鏈取證供應商獲利更快。全球分析市場預計今年將達到410億美元,幾乎是2024年總額的兩倍。他們的聚類啟發式算法已經標記了超過60%的非法穩定幣轉帳,這在表面上是一個了不起的統計數據,但也表明了假名性所剩無幾。
向監管機構的推銷變得不可抗拒:"付錢給我們,每個錢包都會變成透明銀行。"
然而,同樣的拖網也將無辜數據吸入永恆的電子表格中,其中充斥著工資、醫療保健和政治捐款數據。
這些數據不斷面臨洩露或傳票的風險。國會不會前來救援。只有密碼學工程能夠彌補這一漏洞,直到立法者為數位世紀重新發明隱私。
一些比特幣隱私方法讓你發布靜態接收標識符,同時生成不同的、無法關聯的鏈上輸出,從而挫敗常見的分析啟發式算法。
其他方法以一種模糊分析師尋找的常見"發送者vs找零"模式的方式協調來自多方的輸入。
由於這些方法避免了託管混幣池,應用2022年對Tornado Cash徵收的制裁就不那麼直接了。
如果錢包和支付服務默認啟用此類保護,而不是將其作為選擇性功能埋藏起來,基線隱私就能像加密網絡連接逐漸成為標準一樣變得更加廣泛可用。
忽視隱私,承受市場後果
投資者往往忽視警告信號直到為時已晚,而忽視協議級隱私將帶來嚴重後果。Emarketer預測消費者支付採用率將從2024年到2026年激增82%,但該報告中被忽視的事實是,預計到2026年只有2.6%的美國人會使用加密貨幣支付。
大規模採用仍受制於對安全性和保密性的認知,如果咖啡店店員能將小費與家庭地址關聯起來,主流錢包就會停滯不前。雖然這種現實讓消費者感到道德上的寒意,但機構配置者卻面臨著合規雷區。
根據法院的解讀,託管鏈上資產的投資組合經理必須假設監管機構對策略和交易對手具有持續可見性。通過隱私增強軌道進行交易的基金將享有忽視現有工具的競爭對手無法獲得的商業秘密保護。
沉默即共謀
歷史表明,市場會獎勵那些將公民自由保障措施鞏固到支撐其基礎設施中的早期行動者。例如,電子郵件加密曾經是小眾技術,但現在已成為企業軟體即服務的標準。
如果開發者、託管方和二層網絡將隱私從僅僅是一個功能提升到基本要求,區塊鏈也可以展現同樣的發展軌跡。現在不採取行動將使生態系統依賴於變化無常的司法情緒和不斷變化的穩定性。
最高法院已經向世界表明了它的立場;現在負擔轉移到了構建有意義和目標驅動的隱私工具的工程師身上。
要麼區塊鏈發展到默認保護用戶,要麼去中心化金融的夢想就會變成一個幻想,僵化為有史以來最透明和受監控的支付系統。
觀點作者:Vikrant Sharma,Cake Labs首席執行官。
相關推薦:Web3 求職真相:牛市來了,工作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