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作者:Eran Barak,Shielded Technologies首席執行官
十多年來,美國的加密貨幣一直存在於法律灰色地帶。監管機構在沉默和突然打擊之間搖擺,讓開發者、投資者和機構因疑慮而癱瘓。
2025年,這種情況開始改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撤銷了對幣安(Binance)的訴訟,理由是需要更明確的規則。參議院通過了GENIUS法案,為穩定幣引入聯邦框架。CLARITY法案簽署成法的機率很高。
甚至白宮也改變了立場,撤銷了不鼓勵雇主將加密貨幣加入退休投資組合的指導意見。一項行政命令現在允許401(k)配置數位資產——這表明華盛頓不再將它們視為固有風險,而是市場可行的資產類別。機構正在關注。
立法者可能打開大門,但除非基礎設施並行發展,否則機構仍將猶豫,區塊鏈將仍然局限於零售驅動的投機。
意圖不同的基礎設施
今天的金融規則是為不同时代起草的,它們在這個數位時代難以適應。區塊鏈旨在通過激進的透明度促進信任和抵制審查,但這種設計現在與圍繞隱私、選擇性訪問和合規的現代期望發生衝突。
這使得大多數區塊鏈難以遵守源於政治過程的治理框架,或處理金融、醫療保健或企業數據管理等行業的特殊法律要求。
例如,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賦予用戶被遺忘的權利,但數據一旦發布在區塊鏈上就無法更改。
美國《健康保險攜帶和責任法案》(HIPAA)要求對健康記錄進行嚴格保護,但沒有醫院可以將患者數據存儲在每個訪問點都可見的系統上。與此同時,金融機構需要選擇性披露——與某些方共享數據但不是全部。
每筆交易都完全透明的市場是低效的,因為資金流動可以實時追蹤,交易對手可以根據這些信號進行交易。
大多數區塊鏈還沒有為監管現實做好準備
要使監管有意義,它所要治理的系統必須能夠合規。這就是今天真正的差距所在。
Web3的承諾是控制、隱私和所有權。然而,架構經常將這些理想變成權衡:私有但與監管不兼容,或開放透明但以合規和用戶信任為代價。
這個問題超越了交易數據。圍繞每筆交易的元數據——誰訪問了它、何時訪問以及在什麼條件下訪問——可能與數據本身一樣具有揭示性。大多數鏈忽略了這一層,在滿足合規和審計標準時危險地暴露了開發者和機構。
如果我們希望區塊鏈服務於早期採用者和零售用例之外,這需要改變。在納斯達克(Nasdaq)和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等傳統市場中,約80%的交易來自機構,而在加密貨幣中幾乎相反,零售仍占主導地位。
除非基礎設施適應,否則新法律只能讓加密貨幣走這麼遠。機構可能歡迎這種清晰度,但在它們依賴的系統滿足受監管行業的運營、法律和風險標準之前,它們不會投入有意義的資本。
前進的道路
區塊鏈已經表明可編程資產和全球結算在實踐中是可行的。現在的挑戰是將它們擴展到機構使用。這意味著構建能夠調和區塊鏈透明度與隱私、選擇性披露和合規要求的基礎設施——使滿足受監管行業的法律和運營標準成為可能。
十年前,早期雲平台面臨類似的安全性、可審計性和合規障礙。經過多年的工程、標準制定和迭代,這些系統才能支持世界上最具風險敏感性的行業。一旦做到了,採用就跟上了,區塊鏈現在站在同樣的門檻上。
值得慶幸的是,新框架正在出現。零知識證明、選擇性披露和新穎的代幣經濟設計為開發者提供了隱私和合規的構建塊,而無需回到中心化看門人。這些工具正在變得清晰,正如監管開始變得嚴肅一樣。
如果兩者一起發展,區塊鏈將不僅僅是投機或邊緣用例的工具。
它可以成為下一代金融和數據基礎設施的可信平台,推動全球經濟。
觀點作者:Eran Barak,Shielded Technologies首席執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