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作者:Agata Ferreira,華沙理工大學助理教授

最近,歐洲幾乎批准了通過擬議的Chat Control法規對私人通信進行大規模監控。該提案遭到社區的強烈反對,因為它將要求提供商掃描所有私人消息。

該提案僅在德國拒絕支持後才被否決。只有9個歐盟成員國反對該提案,而12個國家支持,6個國家保持未決。

這一微弱的投票結果凸顯了圍繞隱私的法律共識的脆弱性。即使在歐盟——《基本權利憲章》、《歐洲數字權利和原則宣言》以及世界上一些最嚴格的個人數據保護法的所在地——政策制定者也越來越多地將隱私和加密視為需要審查的問題,而不是需要捍衛的數字基礎設施的關鍵屬性。

安全需要並證明大規模監控合理的錯誤論點正在監管議程上獲得關注,這一發展令人擔憂。

當監控成為基礎設施

國際特赦組織最近的一份報告《控制之影:巴基斯坦的審查和大規模監控》說明了當這種邏輯被應用並濫用於社會時會發生什麼。巴基斯坦當局部署了來自國際公司的監控技術,創建了一個用於監控、攔截和過濾的全國性系統,將該國的數字環境變成了一台廣泛的監控機器,在沒有任何司法監督的情況下授予情報機構實時訪問權限。

該報告的發現並非巴基斯坦獨有。它們說明了當脆弱的、中心化的互聯網架構(充滿單點控制)與不受約束的監控慾望相交時會發生什麼。結果是一個破壞信任、侵蝕權利並削弱社會結構的數字環境。

互聯網治理的系統性弱點

這些問題並不局限於任何單一政權。每個現代數字基礎設施,從國家網絡和雲平台到Web3協議,會經過相同的脆弱檢查點:訪問、發現、決策邏輯、數據存儲、傳輸和用戶界面。每一個都可以支持自由或加強控制。當前的中心化趨勢意味著網絡越來越可見,少數全球索引管理發現,企業和政府行為者調解訪問。開放和去中心化互聯網的最初願景已被以監控和控制為中心的模式所取代。

Web3的轉折點

Web3通常被視為替代方案,但也不能免受這一問題的影響。Web3用戶仍然依賴少數可信端點、明網前端和揭示交易元數據的公共賬本。這種動態重現了傳統網絡基礎設施中熟悉的瓶頸和監控風險。當核心區塊鏈操作依賴中心化提供商進行廣播和界面託管時,這種基礎設施缺乏主權。如果沒有刻意的轉變,Web3技術棧有可能複製甚至放大它試圖解決的問題。

話雖如此,一個保護隱私的技術生態系統正在出現。這些創新包括網絡級隱私、可編程私人交易、可驗證前端、對協議的非中介訪問、輕量級客戶端驗證和基於零知識的解決方案。這些功能被設計為基礎保證,而不是可選附加項。隱私成為信任的先決條件,而不是事後考慮或特權。

監管滯後

監管態度未能跟上這種技術轉變的步伐。對隱私協議開發者(如Tornado Cash背後的開發者)的審查,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是起訴,反映了一種誤解,即隱私是一種責任。實際上,正是缺乏隱私才會帶來風險、損害信任並使社會遭受濫用。未能認識到這種動態有可能重複國際特赦組織記錄的模式,即基礎設施成為控制和壓迫的工具。將隱私視為威脅最終會破壞民主合法性。

作為法律義務的管理

監管和政策的前進道路需要從審查轉向管理。法律和政策應該擺脫禁止性立場,轉而支持保護隱私的基礎設施,並將其視為公民公共資源。有效的管理意味著捍衛強加密、支持保護隱私的創新,並確保基本權利嵌入數字架構本身,而不僅僅是通過法律保護。

隱私、完整性和韌性不能僅僅是理想化的想法,而必須硬編碼到承載我們的通信、資產和集體記憶的數字架構中。去中心化應被視為一種制度冗餘形式,確保數字系統不會因單點故障、惡意行為者或監管過度而受到損害或破壞。

這不是對監管寬鬆的提議,而是對數字時代責任的認識。保護維護我們權利的基礎設施與通過憲法和法規保護這些權利同樣重要。

數字治理的轉折點

關於Chat Control的辯論和國際特赦組織的調查結果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一個體現了當局面臨的默認大規模監控的危險誘惑,而另一個則揭示了當這種誘惑成為現實時的人力成本。如果沒有明確的法律和政策管理來解決當今互聯網漏洞的協議,對數字基礎設施的風險——以及它應該保證的自由——只會增加。

立法者和監管者的責任不是將隱私技術監管到不復存在,而是保證其持久性,確保憲法、憲章和公約中寫明的基本權利和公民自由被硬編碼到我們依賴的數字系統中。

Web3的努力必須確保優先考慮自由的數字架構,其中隱私、可驗證性和自主權從一開始就被嵌入。監管機構必須支持這一目標。

觀點作者:Agata Ferreira,華沙理工大學助理教授。

相關推薦:Circle就GENIUS法案實施發表意見:"簡單、有力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