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作者:Jakob Kronbichler,Clearpool和Ozean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現實世界資產(RWA)上鏈已不再只是一個概念——其市場認可度正不斷增強。

穩定幣就是最有力的例證。它們已成為鏈上交易量的主力,去年年轉帳總額超過Visa和Mastercard7.7%。以美國國債為代表的代幣化資產,也正吸引著追求收益的機構投資者。

穩定幣的意義不僅在於代幣化的成功,更在於它們已演變為金融基礎設施。不僅僅是數位化美元,更是可編程貨幣,為其他應用提供了構建基礎。

正是這種平台屬性,讓穩定幣脫穎而出,而多數RWA項目卻陷入困境。大多數代幣化資產僅被設計為數位“鏡像”,而本應成為金融體系的核心組件。

代幣化≠實際應用

一切都可以代幣化,但並不意味著就有實際價值。

瀏覽RWA數據面板,你會看到總鎖倉價值持續增長、發行方數量增多、關注度提升。但這些價值大多集中在少數錢包中,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態系統的整合非常有限。

這不是流動性,而是沉澱資本。

早期RWA模式僅關注資產託管或結算的包裝,並未解決如何讓資產在DeFi框架下真正可用。法律屬性進一步加劇了問題,限制了資產的流動方式和適用場景。

穩定幣能夠取得成功,是因為它們解決了底層基礎設施問題,而不僅僅是數位化表現。穩定幣實現了即時結算,消除了跨境流轉的預先資金需求,並可無縫整合至自動化系統。而多數RWA仍只是數位憑證,難以成為金融體系中真正可用的功能模組。

但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新一代產品更注重合規性與DeFi相容性。當代幣化資產為整合而生,而不僅僅是“存在”,實際應用才能隨之而來。

整合遠不只是技術挑戰。

合規是最大瓶頸

RWA發展的最大障礙在於法律合規。當一張代幣化國債在鏈下被認定為證券時,其鏈上屬性依然如此。這直接限制了其可接入的協議類型和用戶範圍。

目前行業普遍採取“許可型DeFi”模式:要求錢包完成KYC認證、採用白名單機制和許可訪問。但這種方式抑制了可組合性,割裂了流動性,而這正是DeFi最具價值的特質。

儘管代幣包裝可以提升資產可達性,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監管屬性問題。法律結構必須優先釐清。

美國參議院通過GENIUS法案,為以國債1:1支持的穩定幣建立了聯邦框架。這是迄今最明確的信號,表明合規、可審計的數位資產正從邊緣走向機構金融核心。

這一轉變將推動RWA從靜態映射物演變為可用、可擴展的金融工具。

流動性尚未跟上敘事步伐

RWA(現實世界資產)最具吸引力的價值主張之一在於流動性:全天候訪問、更快結算以及即時透明度。然而,目前大多數資產代幣化後的交易更類似於私募,成交量稀少、買賣價差較大,二級市場活躍度有限。

流動性滯後的原因在於受監管資產無法在DeFi(去中心化金融)中自由流通。缺乏互操作性導致市場各自為政,信息孤島現象突出。

穩定幣證明了流動性源自可組合性。當歐元、新加坡元等貨幣以可編程代幣形式存在時,資金管理流程由多步驟轉變為即時跨境交易。多數資產代幣化項目之所以錯失機遇,是因為它們被設計為終點,而非可互操作的組件。

解決之道並非發行更多代幣,而是構建一套面向橋梁兩端、內建合規與透明、能夠滿足機構需求的基礎設施。

機構需要升級

從機構視角來看,現有系統或許笨重,但合規且基本可用。如果沒有效率、成本或合規方面的本質提升,遷移到區塊鏈難以被接受。但當RWA基礎設施專為機構工作流程量身定制時,這一切將發生改變。

只有當合規不僅僅是後期補丁,而是從架構層面深度整合;只有當流動性對接、機構級託管與報告無縫銜接,而非簡單拼接時,機構才會真正擁抱鏈上化。

這正是讓鏈上化變得有意義的關鍵所在。

DeFi需要可用的資產

RWA的初衷是彌合DeFi與傳統金融之間的鴻溝,但目前許多RWA卻卡在兩者之間。

隨著機構逐步靠近鏈上整合,DeFi協議則面臨調整基礎設施以支持具備現實世界約束條件資產的挑戰。

DeFi中最常用的資產依然是原生資產:穩定幣、以太幣(ETH)以及流動性質押代幣(LSTs)。RWA的代幣化資產依然高度孤立,無法參與借貸市場、抵押池或收益策略。

關於資產分類和用戶訪問的法律限制意味著某些協議無法支持這些資產,至少在未進行重大改造前如此。

這種狀況正在改變。我們看到新的底層組件正在被設計,使RWA能夠在受控環境下實現可組合性,在不犧牲合規性的前提下提升易用性。

這一演變至關重要:它將使RWA在DeFi體系內真正具備實際功能意義,而不再僅僅處於邊緣地帶。

每家機構都需要一套資產代幣化戰略

首批機構正在制定自身的資產代幣化戰略。成敗分野在於平台思維:搭建他人可以基於其進一步建設的基礎設施,而不僅僅是將資產數位化包裝。

正如2010年每家公司都需要移動戰略,2015年需要雲戰略一樣,如今機構必須制定資產代幣化計畫。

那些能及早把握這一轉變的企業,將能夠設計出有能力參與並有望主導新興代幣化經濟體系的系統。

而選擇觀望的企業,則只能在別人的平台上搭建業務,受限於有限的控制權、靈活性和發展空間。

觀點作者:Jakob Kronbichler,Clearpool、Ozean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

相關推薦:Peter Schiff在比特幣(BTC)創新高之際呼籲賣出並買入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