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作者:Everstake首席法務官Margaret Rosenfeld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網際網路初興之時,科技發展的速度遠超監管進展,律師、工程師與政策制定者不得不在實務中同步學習。當時,有些監管者將網際網路視為威脅,有些則視其為挑戰。
真正帶來變革的,是那些願意深入理解科技本質的人。這種主動參與——重視科技素養而非因科技而畏懼——推動了網際網路從小眾新奇事物發展為普及的社會基礎設施。
如今,類似的情形正在加密領域上演。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近期關於質押的表態,預示該機構開始認識到網路參與與證券投資之間的本質區別。
加密監管的關鍵轉折點
SEC於2025年5月發布的關於特定協議質押活動的最新指導,首次公開承認某些質押形式可能不屬於證券交易的定義範疇。這項舉措為業界發出了期待已久的明確訊號:在非託管或協議原生質押模式下,參與區塊鏈共識或許無需履行證券註冊義務。
這意味著監管邏輯發生了重要轉變。如果將質押正確定義為區塊鏈基礎設施的參與,而非單純的投機投資,美國將有望與其他採取更具針對性監管的司法管轄區接軌。
關鍵在於如何適用著名的Howey測試。長期以來,批評者認為質押本質上涉及「將資金投入共同企業,並期望依賴他人努力獲得收益」。他們假定所有質押都類似中心化收益產品,然而實際上,許多權益證明機制並不存在託管、資金池或收益承諾。當代幣持有者將權益委託給驗證者時,他們是在為網路安全貢獻力量,而非簽署盈利合約。
這絕非理論上的細微差別。若將協議質押視為證券交易,企業將面臨繁重的合規壓力,包括註冊、資訊揭露、託管義務,以及為傳統金融工具設計的反欺詐規定。
如果這些要求無差別地加諸於開源區塊鏈基礎設施,將極大抑制驗證者參與,並可能導致創新力量外流。但若能建立一套區分非託管質押與託管或資金池模式的差異化監管框架,有望實現投資者保護與協議去中心化之間的平衡。
政策進步始於對協議層的深入理解
推動監管層實現更高認知水平的因素,不僅僅在於法律理論,更在於對技術原理的深入闡釋。監管機構與產業之間的高效溝通,遠非僅提交法律意見書那麼簡單。工程師、開發者及基礎設施運營者需親自闡明驗證者的操作流程、質押機制及協議層的設計原理。
當監管者、律師與系統建設者共同參與時,政策才能真正根植於現實理解之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近期的表態,正體現了這種知情且協作的成果。
此次聲明並未徹底消除執法風險,尤其是針對那些將質押服務與流動性保障或利潤承諾結合的平台。但它已展現出監管機構關注技術實際情況的意願。
市場對此轉變反應明顯。這為美國本土開發者和驗證者提供了更堅實的法律基礎,同時也向機構參與者釋放出合規基礎設施建設具備發展空間的訊號。
委員Hester Peirce長期呼籲,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應根據區塊鏈服務的實際設計進行評估,而非僅憑其與傳統金融的表面相似性。與這一觀點一致,最新出台的指引在隱性層面認可,並非所有質押模式都包含「發起人」「發行人」或利潤承諾。這一轉變將使開發者在合規前提下建設有助於網路安全的系統,無需擔心不當地觸發證券法。
持懷疑態度者認為,任何基於代幣的激勵機制本質上都是金融回報。但這種看法忽略了區塊鏈協議的多樣性。事實上,質押獎勵多為協議層自動釋放,並依據網路參與度分配,而非由某一中心化機構發放自由獎金。委託人始終掌控自身資產,驗證者提供的是技術服務,而非金融服務。整體經濟設計更接近於系統維護,而非股權投資。
這絕非單純的字面差異,而是去中心化基礎設施運作邏輯的核心。如果用統一的證券法框架約束所有系統,極有可能扭曲激勵設計,導致對開發者的過度監管,並使美國在全球區塊鏈創新人才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因此,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展現出願意開展對話而非一錘定音的態度,這一點至關重要。
協作推動更明智的政策制定
優質監管並不總是意味著出台全新法律,更應基於對技術的充分理解,重新詮釋現有法律框架。這包括認識到某些活動——如非託管質押——即便表面看似金融操作,也未必構成證券交易。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最新聲明並非一勞永逸的「安全港」,但它確實表明了基於技術的實質性對話正在展開,且機構有望繼續區分基礎設施服務與投資行為。這不僅有利於政策完善,更是創新生根發芽的關鍵。
如同網際網路時代一般,加密貨幣產業也將從邊緣走向主流,最終實現普及——前提是監管者真正花時間去理解區塊鏈系統的實際運作。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針對質押的舉措,展現了這種理解和協作的可能性。如果產業持續主動與政策制定者對話——不僅通過法律論證,更以實際技術教育參與——相信未來還將迎來更多積極進展。
觀點作者:Everstake首席法務官Margaret Rosenfeld
相關推薦: 比特幣(BTC)分析師表示,市場快速吸收拋售,為7月看漲行情鋪平道路
本文章僅供一般資訊用途,並非旨在成為或應被視為法律或投資建議。此處所表達的觀點、思考和意見僅代表作者本人,並不一定反映或代表Cointelegraph的觀點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