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穩定幣和加密貨幣在全球範圍內加速普及,新興市場面臨著貨幣主權和金融穩定性方面日益嚴重的風險,穆迪評級(Moody's Ratings)的一份新報告顯示。
這家信用評級服務機構警告稱,穩定幣——與另一種資產(通常是美元等法定貨幣)1:1掛鉤的代幣——的廣泛使用可能削弱央行對利率和匯率穩定性的控制,這一趨勢被稱為"加密化"。
報告稱,銀行也可能"面臨存款流失,如果個人將儲蓄從國內銀行存款轉移到穩定幣或加密錢包中"。
穆迪表示,全球數位資產監管仍然分散,不到三分之一的國家實施了全面規則,使許多經濟體面臨波動性和系統性衝擊。
雖然監管明確性和增強的投資渠道通常推動發達經濟體的採用,但穆迪表示,增長最快的是新興市場——特別是拉丁美洲、東南亞和非洲——這些地區的使用源於匯款、移動支付和通脹對沖。
"……穩定幣的快速增長,儘管被認為相對安全,但引入了系統性脆弱性:監管不足可能引發儲備擠兌,如果掛鉤崩潰,政府將被迫進行代價高昂的救助,"穆迪表示。
該機構表示,這種分歧不僅突顯了金融包容性的潛力,也突顯了如果監管跟不上步伐,金融不穩定性風險日益增加。
2024年,全球數位資產持有者估計達到5.62億人,比上一年增長33%。
歐洲、美國和中國監管加速
儘管世界大部分地區仍缺乏圍繞加密貨幣和穩定幣的明確規則,但歐洲、美國甚至中國在過去一年中都取得了進展。
2024年12月30日,經過分階段推出後,歐盟加密資產市場(MiCA)制度的其餘條款得以實施。MiCA是該集團的加密規則手冊,為服務提供商標準化許可,並為穩定幣設定儲備和披露要求。
在美國,《GENIUS法案》於7月18日成為法律,為穩定幣的發行和支持建立了可執行標準。
隨著歐洲和美國推出穩定幣監管,中國似乎正在改變路線。
自2021年對加密貨幣交易和挖礦實施限制措施後,相關部門持續推進數位人民幣試點項目。據2025年8月的最新報告顯示,監管層正在研究推出嚴格監管框架下的人民幣支持穩定幣。
週四,中國人民銀行(PBOC)在上海設立了數位人民幣新運營中心,該中心將專注於區塊鏈服務和跨境支付業務,穩定幣相關技術研發工作也在同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