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作者: Neeraj Srivastava,MNEE首席技術官

穩定幣剛出現時,被宣傳為支付領域的一場革命。傳統銀行系統通常需要1至4天來結算借記卡交易(電匯則需要數週時間),並為此服務收取高額費用。穩定幣結算不僅會更快、更便宜,而且幾乎是即時的,成本幾乎為零。

不幸的是,我們不能真正聲稱它們實現了這一承諾。雖然交易結算時間已大幅縮短,但根據所使用的區塊鏈,它們仍然存在很大差異。

以太坊是絕大多數穩定幣供應量的所在地,需要3分鐘來確認交易,而且其費用仍然偶爾會飆升至數美元。

我們可以做得更好。如果穩定幣要被真實地宣傳為即時貨幣,區塊鏈基礎設施需要變得更加高效。

有些鏈不適合穩定幣

對於集成穩定幣的開發者、金融科技公司和商家來說,願望清單相對簡單:近乎即時的最終確認、低至零的Gas費用、易於集成和可預測的性能。

然而,當你比較不同鏈時,差異是明顯的。如果你在Solana上使用USDC進行交易,支付在大約400毫秒內實現最終確認。在Arbitrum上,同樣的交易需要大約3分鐘。在Base上,等待時間可能在3至9分鐘之間。一些鏈,如Plume或ZKsync Era,可能需要30分鐘甚至數小時。

我們遠未達到近乎即時的最終確認或可預測的性能。

根據區塊鏈不同的穩定幣確認時間樣本。來源:Circle。

還有Gas費用的問題。以太坊作為穩定幣市場的支柱,繼續經歷費用飆升,這可能會使單筆USDT交易的成本增加到2或3美元。其他鏈,如Avalanche或Polygon,可以以低於0.0003美元的價格處理交易,儘管這部分是因為這些鏈的流量較少。

簡單的事實是,大多數穩定幣交易仍然運行在從未針對大量、極低成本支付進行優化的基礎設施上。

優化不佳的區塊鏈的高昂成本

乍一看,多等幾秒鐘讓交易結算似乎不是一個重大問題。即使比預期多花幾美元又如何?畢竟,這些結算仍然比電匯快得多、便宜得多。然而,在規模化時,這些問題會導致巨大的財務和心理成本。

對於日常消費者來說,延遲意味著不便。沒有人願意在收銀台排隊3分鐘等待交易確認。意外費用是電子商務中購物車放棄的重要原因。區塊鏈基礎設施的不可靠性轉化為用戶體驗下降和商家銷售損失。

基於Baymard Institute數據的購物車放棄的主要原因。來源:Optimonk。


對於專業交易員、做市商和跨境外匯交易台來說,風險更高。在金融市場中,每一毫秒都很重要。一秒鐘的延遲可能意味著執行套利交易和錯過交易之間的差異,而高昂的交易費用使特定交易無利可圖。這些問題最終會傳導到終端用戶,他們被迫因市場效率低下而接受更高的成本。

穩定幣發行方轉而推出自己的鏈

好消息是,該行業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並正在正面解決它。越來越多的穩定幣發行方正在推出專門為支付設計的自己的區塊鏈。

例如,Tether發行了Plasma,一條專注於穩定幣的區塊鏈,而Circle推出了自己的結算網絡Arc。支付巨頭Stripe也在與Paradigm合作構建自己的鏈Tempo。這些專用鏈優先考慮快速確認時間和最低費用。

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發展,但它提出了新的問題。這些鏈真的會發展成開放和可互操作的生態系統,還是會將競爭對手拒之門外?理想情況下,一條針對支付優化的區塊鏈不僅僅服務於構建它的發行方,而是支持多種代幣並實現公平競爭。

該行業必須避免重新創建困擾傳統金融的碎片化和低效率。然而,孤立的私有區塊鏈,無論多麼優化,會做到這一點。將你的USDT轉換為USDC以使用一個平台,然後將你的USDC轉換為USDe以使用另一條鏈,這是一個緩慢且充滿費用的過程。更好的路徑是創建開放的、高性能的區塊鏈,允許所有穩定幣在平等的基礎上運作。

即時、無國界數字貨幣的承諾觸手可及。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開放的、高性能的區塊鏈,讓所有穩定幣都能在平等的基礎上運作。

觀點作者: Neeraj Srivastava,MNEE首席技術官

相關推薦:富時羅素(FTSE Russell)與Chainlink合作,將股票指數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