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 Protocol增長主管Rosie Sargsian表示,大多數加密項目難以實現長期建設,因為他們被迫不斷追逐新敘事以吸引投資者。
在週六發佈於X平台的文章《Why Crypto Can’t Build Anything Long-Term》中,Sargsian指出,許多缺乏耐心的創始人一遇到問題就立刻轉向。
“Sargsian寫道:‘傳統商業建議:不要陷入沉沒成本謬誤。如果某事行不通,就要轉型。加密行業則將其演變為“沉沒成本最大化”。並補充:
“現在沒人會在一件事情上堅持足夠久去驗證它是否有效。一有阻力就轉型。用戶增長緩慢就轉型。融資困難就轉型。”
加密行業18個月產品週期
Sargsian認為,如今加密領域存在一個18個月的產品週期:新的敘事出現,資金和資本開始流入,在熱潮中所有人都開始轉向。
該過程一般持續6至9個月,一旦熱度消退,創始人便會尋求新的方向。
Sargsian表示,僅僅一個季度(2025年第二季度),加密風險投資就下降了近60%,大大壓縮了創始人在下一個趨勢迫使再次轉型前可用於建設的時間和資金。
Sargsian並未完全歸咎於項目創始人,她承認他們是在“正確地玩遊戲”,但“遊戲本身”幾乎讓項目無法實現長期願景。
Sargsian補充道:“問題在於,你無法在18個月內構建任何有意義的東西。真正的基礎設施至少需要3-5年。真正的產品市場契合需要數年的迭代,而不是幾個季度。”
“但如果你仍在研究去年的敘事,你就是死錢。投資者不再理你。用戶離開。一些投資者甚至迫使你追趕當前的敘事。你的團隊開始在剛剛在本季度熱門敘事中籌集資金的項目中面試。”
長期思考的障礙
其中一個關鍵問題,是當熱度消退後,項目如何激勵用戶採用平台並長期留存。
例如NFT等板塊通常經歷爆發—萎縮循環。在此過程中,代幣發行和空投獎勵等工具成為吸引關注的重要方式。
然而,如果缺乏充分結構設計和規劃,這些舉措往往導致早期投資者在代幣上線後迅速拋售並離場。
據風投公司FinTech Collective普通合夥人Sean Lippel表示,他表達了與Sargsian類似的觀點,並進一步指出,一些創始人或投資者根本不希望有助於推動更廣泛長期思維的解決方案出現。
Sean Lippel表示,“一群投資者+運營方+DC意見領袖,在最近一次行業晚宴上聽我說支持A16z提出的新市場結構立法中關於代幣5年以上歸屬期時,都覺得我瘋了,”他補充道,“我見過太多什麼都沒留下卻已經暴富的加密創始人,這種現象簡直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