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 期權到期會導致市場波動,因交易者鎖定利潤、止損和圍繞大型比特幣和以太坊合約調整倉位。

  • 看跌/看漲比率反映市場情緒:高於1代表看跌預期,低於1則偏向看漲。

  • 最大痛點價格理論認為,到期價格通常趨向於最多合約變為無效的區間,這可能加劇潛在的市場操縱風險。理解到期機制有助於交易者追蹤關鍵指標,預測市場波動,並在此期間更有效地管理風險。

深入觀察後可以發現,導致市場大幅波動的核心因素之一是期權到期。

當大規模衍生品期權合約臨近到期,整個加密市場都會受到影響。掌握這一規律,有助於判斷價格出現劇烈波動的時機。

1. 比特幣和以太坊的期權到期是什麼?

要理解期權到期,必須先了解期權的基本概念。它是一種比現貨交易更複雜的交易工具。

期權是一種合同,賦予持有者在合約到期前以預定執行價買入或賣出比特幣或以太坊的權利(而非義務)。

隨著合約臨近到期,會影響期權的交易價格。到期前,價格通常會變得更為波動。

當大量期權合約集中到期時,傳統現貨市場也會受到影響,基礎資產價格可能出現劇烈波動。

期權合約類型

看漲期權賦予持有者買入權,看跌期權則賦予在到期前以指定價格賣出資產的權利。

看漲與看跌期權的數量平衡反映了市場整體情緒,若某一方佔據優勢,可能推動價格向相應方向變動。

期權合約除到期日外,還包括執行價和期權費。這三大要素直接決定盈利能力,並構成期權到期相關價格變動的數學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幣期權與傳統市場不同,不採用完全標準化的到期日,可能覆蓋多個週期,但通常在每月最後一個星期五08:00 UTC到期。

2. 期權到期如何影響加密市場價格與波動性?

舉例來說,若有價值50億的期權合約同時到期,即使只有部分被行權或對沖,也足以推動整個市場。

需要注意的是,期權交易者擁有選擇權,因此並非所有價值50億的加密資產都會被買入或賣出。

當市場即將迎來大規模期權到期時,交易活動會顯著增加。交易者重新佈局,推動市場成交量激增。在這一集中交易窗口內,價格波動遠超平常。

通過市場分析,可以明顯看到期權到期與加密貨幣價格波動之間的關聯。以比特幣和以太坊為例,市場價格會出現顯著變化。

例如,查看比特幣波動率指數,2021年6月曾有超過40億比特幣和以太坊期權到期,致使6月14日波動率指數上漲5.80%,創五年來新高。

在比特幣市場,季度期權到期通常比月度到期影響更大。此類規律有助於判斷哪些到期事件可能帶來更大波動性,從而優化交易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首個資產期權交易所是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1973年成立,遠早於比特幣問世。

3. 看跌/看漲比率與市場心理

臨近到期時,市場波動加劇,交易者會平倉以鎖定利潤或止損。由此形成反饋機制,推動進一步倉位調整,加劇波動性。

看跌/看漲比率應用

要判斷市場可能走向,可利用看跌/看漲比率。該指標反映機構與散戶的市場情緒。

比率高於1,說明看跌押注佔優;低於1則偏向看漲,預示價格可能上漲。

最大痛點價格理論

最大痛點價格理論可視為期權市場的角力。

期權買方希望價格朝有利方向變動,賣方則希望相反。最大痛點是最多期權變為無效的價格區間。

這很關鍵,因為大型參與者和巨鯨可能推動加密貨幣價格靠近最大痛點,以影響臨近到期時的價格。

該理論反映短期價格走勢,同時定位潛在支撐和阻力位。

市場反轉

經驗豐富的交易者會關注到期日後市場變化。若看跌/看漲比率極端,可能預示市場即將反轉。比率達到歷史極值時,資產價格往往已超賣或超買,增加到期後反轉概率。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8月,全球最大期權交易所Deribit處理了價值146億比特幣和以太坊期權到期合約,創造2025年數字資產單次到期名義金額最高紀錄。

4. 應對期權到期波動的實用策略

針對這些事件,交易者可採取以下應對策略:

  • 監控關鍵指標: 跟蹤未平倉合約、看跌/看漲比率和最大痛點,提前預警波動性和方向性變化。

  • 倉位對沖: 利用期權在高波動到期期間保護現貨倉位。對沖能限制下行風險,同時保留上漲機會。當價格數小時內波動5%或10%時尤為重要。

  • 分散風險: 建議分散資產與時間週期,以降低因到期事件導致的實際損失風險。

  • 時間節點管理: 標註關鍵到期日有助於提前佈局,規避損失並把握波動機會。

  • 使用高級工具: CoinGlass和CME Group日曆等高級數據分析平台可提供期權市場洞察。實時數據可讓你在現貨交易者中佔據優勢。

  • 關注成交量與流動性: 理解成交量及流動性變化,能在到期臨近時更好地管理風險,判斷流動性何時枯竭。

相關推薦:Solana 未平倉合約飆至 7,200 萬枚 SOL 歷史新高,價格卻持續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