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穩定幣市場蓬勃發展,各國爭相佈局之際,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卻發出了嚴厲警告。他認為,穩定幣會給金融體系帶來欺詐和不穩定風險,並質疑採用穩定幣的必要性。周小川的言論,正值有消息稱中國正在探索批准基於人民幣的穩定幣,這無疑為火熱的穩定幣市場潑了一盆冷水,也引發了業界對穩定幣未來走向的深度思考。
一、周小川的「六維度」警告:穩定幣的潛在隱患
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在7月份的一次閉門研討會上,從「6維度」深入剖析了穩定幣的潛在風險,並發出警告:
濫發貨幣與高槓桿風險: 周小川表示,需要防範「濫發貨幣」和放大高槓桿,即發行方在缺乏真實100%準備金的情況下發行穩定幣,以及發行後的運轉產生貨幣派生的乘數放大效應。他認為,應明確發行準備金的託管機構是誰,應該是央行或央行認可並監管的託管,否則就不太可靠。
去中心化與代幣化的真實需求: 周小川指出,需要審視去中心化與代幣化的真實需求。他認為,只有少數金融服務能夠真正通過代幣化和去中心化來提高效率,並呼籲客觀評估這兩種方式的真正需求。他指出,支付系統已經非常高效和低成本,給任何新進入者降低成本和在這個領域獲利的空間非常有限。
支付效率與合規挑戰: 周小川說,需考慮支付效率與合規挑戰,其中包含「認識你的客戶」(KYC)、身份識別、開戶管理、反洗錢(AML)、反恐融資(CFT)、反賭博、反毒品交易等,目前穩定幣支付業務在KYC和合規性方面,仍有明顯缺陷。
操縱市場風險: 周小川表示,最需要防範操縱市場,特別是價格操縱。他認為,目前無論是美國《GENIUS法案》,或香港相關條例,或是新加坡的監管規定,都尚未做到令人放心。
過度投機風險: 周小川提到,需要審視各參與方的動機,應該對哪些領域適合市場化主體、哪些屬於基礎建設性質,須有清楚界定。另外,要警惕穩定幣被過度用於資產炒作的風險,方向上的偏離,可能會引發欺詐和金融體系的不穩定。
流通路徑風險: 周小川指出,要留意穩定幣的流通路徑,涉及從發行到特定場景的市場流通、回籠的整個循環過程。如果缺乏足夠的需求場景,穩定幣未必能進入有效流通,即有可能領了發行牌照,卻發行不出去。
二、穩定幣的「乘數效應」風險:周小川的擔憂
周小川還警告稱,發行方可能會在沒有足夠儲備的情況下不計後果地鑄造穩定幣,而且在目前缺乏監管的情況下,託管方可能無法履行適當的盡職調查。
「乘數效應」: 周小川表示,即使有儲備完全支持發行,穩定幣也能產生「乘數效應」,因為代幣會用於貸款、抵押、交易和重估等後續操作,留下的足跡會超過儲備所能承受的範圍。他甚至表示:「可能的(銀行擠兌)金額可能是發行儲備金的幾倍。」
監管不足: 他補充說,現有的穩定幣規則,例如美國的《GENIUS法案》或香港的法規,都「遠遠不足以」解決此類問題。
三、中國對穩定幣態度的轉變與挑戰
政策逆轉: 最近有報導稱,中國正在考慮允許發行與人民幣掛鉤的穩定幣,這與中國反對加密貨幣的立場形成了鮮明對比。中國仍在禁止加密貨幣交易和挖礦,而香港則積極擁抱加密貨幣行業,並針對加密貨幣交易所和穩定幣發行商制定了牌照制度。
應對美元主導: 據報導,此舉很可能是對美國迅速支持美元穩定幣以鞏固美元主導貨幣地位的回應。包括日本和韓國在內的鄰國也出現了類似的政府主導舉措。
監管警惕: 據彭博社報導,中國監管機構似乎仍對潛在的負面風險保持警惕,他們最近要求國內券商停止通過研究和研討會來推廣這些產品。
結語
中國前央行行長周小川對穩定幣發出的嚴厲警告,揭示了穩定幣在金融體系中可能帶來的欺詐、不穩定和「乘數效應」風險。他的言論為火熱的穩定幣市場潑了一盆冷水,也提醒各國監管機構,在推動金融創新的同時,務必警惕穩定幣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
相關推薦閱讀:中國考慮推出穩定幣引發對美元主導地位和市場信任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