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 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在創下新高方面落後於黃金和股票。

  • 研究顯示,交易者撤出穩定幣,導致流動性模式發生變化,從而影響了加密貨幣的表現。

  • 歷史表明,傳統風險資產需要“降溫”後,加密貨幣才會迎來上漲。

比特幣(BTC)下跌,加密貨幣市場未能複製黃金和股票的走勢,市場對牛市是否已經結束產生了疑問。

鏈上分析平台CryptoQuant發布的新研究指出,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走弱的四大關鍵原因,包括美聯儲降息、穩定幣存量、槓桿投資者以及歷史規律。

加密貨幣仍處於“流動性傳導鏈條的末端”

近期,比特幣因流動性緊張而陷入僵局,多頭暫未挑戰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黃金和美國股票市場持續刷新歷史新高,這使市場開始擔憂加密貨幣是否能夠成為主流資產類別。

CryptoQuant撰稿人XWIN Research Japan指出,加密貨幣市場正在重演歷史走勢。

“在降息早期階段,機構資金往往首先流入高流動性資產,如股票和黃金,”其在“Quicktake”博客中表示,指的是美聯儲的降息舉措。

“加密貨幣,尤其是其他加密貨幣,處於流動性傳導鏈條的末端,僅在風險偏好擴大時受益。”
加密貨幣市值與黃金單日走勢圖。來源:Cointelegraph/TradingView

XWIN將當前比特幣及以太坊(ETH)市場格局與一年前進行對比,發現了諸多關鍵相似之處。

“這一模式與2024年如出一轍:美聯儲降息後提前上漲,隨後因流動性未完全流入加密貨幣而出現回調。只有在傳統資產降溫之後,比特幣和以太坊才會有更優異的表現,”其補充道。

Cointelegraph指出,比特幣通常會在黃金上漲數月後出現跟漲現象。

比特幣與股票的“滯後與躍升”?

XWIN進一步指出,穩定幣存量是風險資產行情遲滯的另一因素。

本月,穩定幣總供應量創下3080億美元新高。但與此同時,流入交易所的穩定幣低於流出,顯示出交易者的避險或獲利了結傾向。

其總結道,流動性主要分佈於交易所之外,包括跨鏈轉移、觀望或流向私有市場,而非積極用於購買比特幣或以太坊。

BTC/USDT單日走勢圖及交易所穩定幣數據(截圖)。來源:CryptoQuant

類似的問題也影響了資金流入。衍生品平台數據顯示,交易者更傾向於採用對沖及槓桿策略,這也是市場橫盤階段的典型操作方式。

“歷史顯示,比特幣往往‘滯後後躍升’,”XWIN總結道。

“在股票創下歷史新高後,比特幣歷史上30天上漲12%,90天上漲35%。短期來看,市場仍面臨流動性收緊、國債流動性吸收以及期權臨近到期等阻力。但只要流動性週期跟上,結構性格局依然有利於加密貨幣。”
BTC/USD與標普500指數單日走勢圖。來源:Cointelegraph/TradingView

據Cointelegraph報導,本週五,226億美元期權即將到期,這一事件或將對後續價格走勢產生重要影響。

相關推薦:加密財庫競賽升級:股票回購成"可信度競賽"新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