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香港《穩定幣條例》正式生效,這座國際金融中心向Web3邁出關鍵一步,吸引了全球目光。然而,就在市場期待科技巨頭大展拳腳之際,一則重磅消息卻為香港的Web3淘金熱按下了“急剎車”:包括螞蟻集團和京東在內的多家中國科技巨頭,已暫停在香港推進穩定幣項目。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並非簡單的商業決策,而是源於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內地監管機構的直接指示。這一事件不僅揭示了北京對私營部門控制的貨幣崛起的深切擔憂,更將“鑄幣權”這一核心金融命題推向了台前,預示著Web3在全球範圍內的發展,尤其是在中國背景下,必須面對國家金融安全和貨幣主權的最高考量。

一、從“高歌猛進”到“緊急叫停”:科技巨頭的香港穩定幣之路

香港在2025年5月審議通過《香港穩定幣條例草案》,並於8月1日正式生效,標誌著其進入穩定幣“持牌經營”時代。隨後,香港金管局於2024年3月啟動穩定幣發行人“沙盒”安排,吸引了包括京東幣鏈科技在內的首批機構入圍。截至9月底,香港已收到36家機構提交的穩定幣牌照申請,市場熱度空前。

  • 巨頭的初期雄心: 螞蟻集團旗下螞蟻國際和螞蟻數科積極表態,官宣參與試點並申請牌照,進行了“雙線佈局”。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也曾公開表示,希望通過穩定幣將全球跨境支付成本降低90%,效率提高至秒級,對穩定幣寄予厚望。這些表態都顯示出中國科技巨頭對香港穩定幣市場的巨大熱情和戰略規劃。

  • 突如其來的“急剎車”: 然而,近日《金融時報》獨家披露,螞蟻、京東等中國科技企業突然暫停在香港發行穩定幣的計劃。據知情人士消息,此次暫停並非企業自願,而是收到了來自中國人民銀行與網信辦的“暫緩推進”指示。這一事實轉折,無疑給正在蓬勃發展的香港Web3生態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

二、北京的“鑄幣權”紅線:國家金融安全的優先考量

為什麼在香港監管環境已經明確、企業積極響應的情況下,內地監管機構會選擇在這個節點叫停?這背後是更深層次的、關乎國家金融安全的“主權優先”原則。

  • 貨幣主權的絕對權威: 在中國金融體系的底層邏輯中,貨幣創造始終是國家主權的核心組成部分,鑄幣權更被視為不容任何形式挑戰的絕對權威。前央行行長周小川在近期的內部研討中指出,私營穩定幣實質上是一種“數字化鑄幣稅”的私人攝取,即私人機構通過發行貨幣替代品,獲取本應屬於國家的貨幣發行收益。

  • 資本管制與“風險外溢”: 穩定幣的核心價值在於其在全球範圍內近乎零摩擦、低成本的跨境流轉能力。內地監管層擔憂,如果由螞蟻、京東這類具有強大生態和用戶基礎的中資巨頭在香港發行穩定幣,它們很可能成為內地資金以“合規創新”名義繞開現有資本管制、實現跨境流動的新通道,從而造成“不可控因素”,危及國家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 數字人民幣(e-CNY)的戰略優先: 中國人民銀行正在大力推進數字人民幣(DCEP)的研發與應用,這已成為國家戰略。中資巨頭在離岸(香港)發行錨定港元或其他法幣的穩定幣,其商業應用一旦普及,可能會與DCEP的戰略目標產生潛在衝突,或稀釋內地對數字貨幣體系的主導權。在“數字金融主權”的競爭中,任何非主權背書的大規模支付工具都會被審慎對待。

  • 新型“影子銀行”風險: 科技巨頭發行的穩定幣可能形成新型“影子銀行”體系,繞開現有審慎監管指標,創造監管無法覆蓋的信用擴張。央行金融穩定局的模擬測算顯示,若不對私營穩定幣加以限制,三年內可能形成數萬億元規模的“體外循環”資金,對貨幣政策傳導構成嚴重干擾。

  • “穿透式監管”的要求: 儘管香港擁有獨立的金融監管體系,但對於業務主體、資金源頭和系統風險都與內地緊密關聯的科技巨頭,內地監管機構有權力、也有必要實施“穿透式監管”,確保其在香港的創新速度和方向,最終必須與內地對於宏觀金融安全的最高要求保持一致。

三、香港Web3生態的“試金石”:機遇與挑戰並存

螞蟻和京東的暫停,對香港乃至全球Web3行業都帶來了即時且深遠的影響。

  • 香港穩定幣生態的重新洗牌: 螞蟻和京東的退出,無疑在香港穩定幣生態中造成了一定的“真空”,尤其是對於那些希望利用內地科技巨頭生態來撬動應用的Web3項目。穩定幣發牌的初期,很可能將由國際金融機構、傳統銀行或具備強勁離岸背景的機構主導。中資背景的機構將轉入觀望和“等待框架明確”的保守策略。

  • 監管與創新的“拉鋸戰”進入新階段: 這一事件成為Web3行業中“監管與創新”拉鋸戰的經典案例。它清楚地界定了:在東亞地區,凡是涉及跨境資本流動、法幣錨定的金融創新,監管的審慎權將居於主導地位。對於其他機構而言,這是一種信號:穩定幣發行的門檻,不僅是香港金管局設定的高標準,還必須通過內地對於“金融安全”的更高審查。

  • Web3巨頭的策略調整: 對於螞蟻和京東而言,這更像是一次“戰略暫緩”,而非終止。他們不會放棄穩定幣所代表的全球跨境支付的巨大潛力。巨頭們將利用這段時間,重新設計更符合內地監管精神、更具風險隔離機制的離岸穩定幣發行方案,或將重點轉向那些不涉及法幣錨定或完全在封閉離岸體系內流通的數字資產應用。

四、數字貨幣時代的主權較量:中國的戰略選擇

在全球範圍內,數字貨幣領域的競爭已上升為國家間金融競爭的新維度。中國的應對策略是集中力量發展數字人民幣,而非分散資源於多個私營穩定幣。

  • 國家主導路徑: 央行國際司的研究報告警告,若放任中國科技企業發行跨境穩定幣,可能引發監管套利、貨幣替代引發他國反彈、跨境溢出引發系統性風險傳染等國際風險。中國的選擇是強化國家主導的數字貨幣路徑,確保在數字經濟時代的貨幣主權完整。

  • 消費者保護與金融合規: 儘管螞蟻、京東提出的穩定幣方案均承諾100%準備金,但監管層對私營機構的資金託管、贖回機制仍存疑慮。相比之下,數字人民幣設計了“小額匿名、大額可溯”的機制,更符合監管對風險平衡的要求。

結語:

螞蟻、京東等中國科技巨頭暫停香港穩定幣計劃,是Web3進入主流金融體系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成人禮”。它揭示了在推進金融科技創新時,國家金融安全的底線不可逾越。在北京的決策邏輯中,貨幣不僅僅是一種經濟工具,更是國家主權的象徵和治理能力的體現。在數字經濟時代,這一基本邏輯不僅沒有被削弱,反而因技術變革而進一步加強。未來香港Web3市場的真正發展,將取決於所有參與者能否在這道紅線與創新需求之間,找到那個精妙、穩健的“平衡點”。這場拉鋸戰,才剛剛開始。

相關推薦閱讀:中國出手干預?英媒獨家揭秘:螞蟻集團、京東暫停香港穩定幣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