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積極擁抱數字資產、致力於打造全球Web3中心的背景下,一則來自《金融時報》的獨家報導,卻為香港穩定幣市場的火熱蒙上了一層陰影。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包括螞蟻集團和京東在內的多家中國科技巨頭,在收到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網信辦等中國監管機構的指示後,已擱置了在香港推進穩定幣專案或發行代幣化債券等虛擬資產支持產品的計畫。這一消息不僅揭示了北京對私營部門控制的貨幣崛起的深切擔憂,更將「鑄幣權」這一核心金融命題推向台前,預示著中國在數字貨幣領域的戰略考量遠比市場想像的更為複雜和審慎。
一、北京介入:中國科技巨頭暫停香港穩定幣計畫
此前,包括螞蟻集團和京東在內的多家公司曾在今年夏天表示,他們將參與香港的穩定幣試點計畫或發行虛擬資產支持產品,例如代幣化債券。然而,這一積極態勢在近日發生了逆轉。
監管指示: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這些公司已收到包括中國人民銀行(PBoC)和中國國家網信辦(CAC)在內的中國監管機構的指示,要求他們不要推進穩定幣計畫。
鑄幣權之爭:五位知情人士表示,由於擔心允許科技集團和券商發行任何類型的貨幣,中國人民銀行官員建議不要參與最初的穩定幣推出。一位了解央行向科技團體通報情況的人士表示,發行民間穩定幣也被視為對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專案「電子人民幣」的挑戰。另一位人士表示:「真正的監管擔憂是,誰擁有最終的鑄幣權——央行還是市場上的任何私營公司?」
對系統性風險的擔憂: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在8月底發表講話後,金融監管機構採取了更為謹慎的態度。周小川在7月北京舉行的一次閉門金融論壇上,呼籲對穩定幣及其可能帶來的系統性風險進行全面評估。他表示:「我們需要警惕穩定幣被過度用於資產投機的風險,因為誤導可能引發欺詐和金融體系的不穩定。」周小川敦促「仔細評估代幣化作為技術基礎的真正需求」,並補充道:「儘管許多人認為穩定幣將重塑支付體系,但實際上,在現有體系中,尤其是在零售支付方面,幾乎沒有削減成本的空間。」
二、全球穩定幣監管:應對美元主導與貨幣政策挑戰
中國當局的反擊凸顯了世界各地的監管機構如何熱衷於應對穩定幣的崛起,特別是在特朗普政府將其作為主流金融的支柱和展示美元主導地位的工具之後。
美元穩定幣的挑戰:歐洲央行表示,美元穩定幣的廣泛採用可能會阻礙其控制貨幣政策的能力。穩定幣是與美元等法定貨幣掛鉤的數位代幣,是加密貨幣交易的基石。
香港的「試驗場」角色: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事實上的中央銀行)於8月開始接受穩定幣發行人的申請,將自己定位為內地的試驗場。今年夏天,中國對香港計畫的興趣大增,一些官員表示,以人民幣計價的穩定幣可能會促進人民幣的國際使用。
人民幣穩定幣的戰略意義:中國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今年6月表示,「美國推廣穩定幣的戰略目的是維護美元霸權」,中國應對這一金融挑戰的關鍵在於開發與人民幣掛鉤的穩定幣。他強調:「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香港的試點專案,人民幣穩定幣必須納入國家金融戰略的總體設計。」
三、中國內地與香港:數字資產監管的微妙平衡
此次事件再次凸顯了中國內地與香港在數字資產監管態度上的微妙差異。
中國內地的審慎態度: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渴望人民幣成為全球貨幣,以體現其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然而,其嚴格的資本管制和每年數萬億美元的貿易順差阻礙了這一目標的實現。中國對數字資產採取了謹慎態度,擔心金融體系穩定性。
香港的開放策略:香港立法會於5月通過了一項穩定幣法案,為香港的法定參考穩定幣發行人建立了許可制度,為未來的參與者提供監管明確性。根據新制度,任何在香港發行穩定幣或發行以港元支持的穩定幣的人,無論是在香港境內還是境外,都必須獲得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許可。
「一國兩制」下的協調:儘管香港致力於打造全球數字資產中心,但其發展仍需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平衡好與中國內地的監管協調。此次北京的介入,正是這種協調機制的體現。
四、市場反應與未來展望
路透社未能立即核實該報導。螞蟻集團、京東、中國人民銀行和網信辦尚未回應置評請求。香港金管局發言人週日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路透社,該局不會對市場傳言發表評論。
穩定幣是一種旨在維持恆定價值的加密貨幣,通常與美元等法定貨幣掛鉤,加密貨幣交易者通常使用穩定幣在代幣之間轉移資金。此次事件,無疑將對香港穩定幣市場的發展,以及中國科技巨頭在數字資產領域的布局產生深遠影響。
結語:
《金融時報》獨家揭露的中國科技巨頭暫停香港穩定幣計畫事件,再次將數字貨幣領域的「鑄幣權」之爭推向台前。北京的介入,不僅是對私營部門控制的貨幣崛起的深切擔憂,更是中國在數字貨幣領域維護國家金融主權和貨幣政策獨立性的戰略考量。儘管香港致力於打造全球數字資產中心,但其發展仍需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平衡好與中國內地的監管協調。未來,穩定幣市場的發展將不僅僅是技術和市場的競爭,更是國家間數字主權和金融影響力的深度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