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作者:Nic Puckrin,Coin Bureau首席執行官

始於比特幣創建的偉大去中心化實驗正在被逐步馴化;被套上項圈、貼上標籤,並重新安置在它本來要繞過的架構內部。

華爾街的包裝產品和政府規則手冊正在將點對點(P2P)貨幣網絡轉變為產品線。這種重新馴化的速度應該讓任何仍然關心原始精神的人感到不安,不應再被忽視。

多年來,建制派嘲笑比特幣……現在卻將其上市。

這種轉變純粹是為了經濟利益。這體現在現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和其他傳統金融(TradFi)管道等產品中,密碼朋克貨幣(及其精神)轉變為全球最大管理公司的收費機器。

考慮美國比特幣ETF;它們吸收了約90億美元,證明被動包裝產品(而非錢包)現在推動增長。短期內,這似乎是驗證,但實際上,從長遠來看,它更像是捕獲。

比特幣減半進度,來源:BitBo

包裝產品、看門人、瓶頸

購買信託份額並不是獲得不記名資產,由於股東不持有密鑰……他們就不持有權利要求。這些權利要求由一小部分託管人和做市商提供服務,他們的運營選擇成為數百萬投資者的事實政策。

然後,當一家公司處於該行業大部分現貨ETF託管的中心時,網絡的實際抗審查性在功能上外包給了一個合規程序。看看像Coinbase這樣的中心化交易所(CEX),它現在為超過80%的美國加密ETF發行商提供託管服務。

這就是中心化如何在公開場合發生,價格發現從自託管市場遷移到收盤拍賣。在美國,現貨比特幣ETF現在在活躍交易日佔據現貨交易的很大份額。

治理影響力通過招股說明書從用戶遷移到律師,而風險從許多小的運營域(如錢包或節點)遷移到更少、更大的域。

這並不是從動機或惡意意圖開始的,只是便利性的數學隨著時間推移而複合。考慮歐洲,加密資產市場(MiCA)監管被宣傳為明確性——在許多方面確實如此——然而穩定幣制度暴露了關於跨境可替代性和監管套利的尷尬真相。

可識別品牌的代幣可以在儲備標準不均的司法管轄區之間流動,允許宣揚"安全"的敘述掩蓋對政策制定者在規模到達後修復缺口的新的中心化依賴。

ETF攻勢的捍衛者辯稱,這是每個資產類別成熟的方式,但比特幣獨成一類;它是具有貨幣屬性的結算網絡。

它不僅僅是一個要完善的條目,通過明確阻止自託管的產品中介的需求越多,比特幣就越不再是對中心化權力的制衡,而是成為其附屬品。這一趨勢挑戰了比特幣的自託管根基,"數字上漲"永遠不會是"權利消失"的充分交換。

讓ETF成為橋樑,而非牢籠

每日ETF淨流入,來源:SoSo Value。

不要害怕。有更好的路徑可選。

想像同樣數十億美元湧入包裝產品,只是這次與自託管規範配對。在這種情況下,經紀商直接引導進入錢包,機構持有原生資產並發布詳細的儲備證明(PoR),計劃管理員默認多重簽名分配。

這並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想法。這將實現與比特幣原始精神一致的成熟——在無需投降的情況下擴展。

目前,比特幣正在為華爾街進行翻譯,以最大化回報的方式,同時最小化與不再真正需要的過時看門人的摩擦。

當單一ETF綜合體主導資金流,單一託管人持有所有密鑰,單一監管機構在週期中重寫條款時,去中心化化為塵土。在這些灰燼中留下的是一個服務水平協議,有效地馴化了比特幣及其要實現的一切。

任務很簡單:將ETF視為橋樑,而非牢籠。只有當資金流為擴展P2P流動性和自託管的基礎設施提供資金時,才應該在頭條新聞和口碑中慶祝。默認情況下將提供量化託管集中度和審查風險的披露。

現在的工作是擺脫TradFi馴化的束縛,禮貌地(並持續地)將比特幣從它最初試圖超越的機構內部的中心化中解放出來。真正去中心化比特幣的時機就是現在。

觀點作者:Nic Puckrin,Coin Bureau首席執行官。

相關推薦:AI代理想要管理你的加密錢包——但這安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