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虛擬貨幣的創新光環被犯罪陰影籠罩,一場全球性的正義之戰正悄然展開。美國司法部近日揭露了一起加密史上規模最大的沒收案,凍結高達150億美元的比特幣,徹底瓦解了盤踞柬埔寨的「殺豬盤」詐騙帝國。這場由太子集團創辦人陳志主導的跨國犯罪網絡,不僅涉及駭人聽聞的現代奴役,更令人震驚的是,有9家台灣企業也未能倖免於難,被美英兩國同步制裁。這場數位金融時代的犯罪大審判,將如何重塑全球加密執法格局,並為台灣敲響哪些警鐘?
一、史上最大加密扣押案:150億美元比特幣,揭露柬埔寨詐騙帝國的黑暗核心
美國司法部(DOJ)近日對約127,271枚比特幣($BTC)提起民事沒收訴訟,這批估值高達150億美元的加密資產,被定性為「犯罪所得與作案工具」,目前已在美方嚴密監管之下。這項行動,是該機構歷來規模最大的加密資產沒收,由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亞洲犯罪企業聯合工作小組與虛擬資產單位共同偵辦。
起訴書直指柬埔寨商業巨頭太子集團(Prince Holding Group)創辦人陳志(Chen Zhi,亦名 Vincent),指控其涉嫌電信詐欺共謀與洗錢共謀。這位擁有英國與柬埔寨雙重國籍的中國福建籍商人,表面上經營科技客服與不動產開發,實則以操縱「殺豬盤」虛擬貨幣詐騙為主業。檢方揭露,陳志透過未託管錢包隱匿資金流向,將詐騙所得轉移至亞洲多國礦場及海外空殼公司,並長期利用暴力與賄賂鞏固其龐大勢力。
二、工廠化詐騙與暴力洗錢:太子集團的現代奴役網絡
這份起訴書揭露了太子集團令人髮指的犯罪模式。他們在柬埔寨經營多處高度警戒的詐騙園區,透過假求職廣告誘拐外籍勞工入境,隨後強迫他們每日操作假投資平台、假加密基金等詐騙系統。這些受害者被迫透過社群媒體建立情感信任,再誘導無辜民眾投入資金,成為「殺豬盤」的受害者。許多被囚禁的勞工,在詐騙鍊中遭受殘酷對待,這被美方形容為「結合人口販運與金融詐欺的現代奴隸制度」。
在洗錢層面,陳志及其共犯展現了高度複雜的跨國操作。他們透過設立跨國空殼公司、經營博弈事業及大型比特幣礦場,進行大規模的資金清洗。詐騙所得被挪用購買遊艇、私人飛機、名畫與高端收藏品,部分資金亦被轉入美國與亞洲的虛擬貨幣錢包,以隱藏資金流向。若最終定罪,陳志恐面臨最重40年徒刑。
三、美英聯手出擊:146個實體遭制裁,台灣9家企業驚爆捲入
這場打擊行動不僅限於司法訴訟。美國司法部與財政部於9月14日同步行動,對陳志及其集團提出刑事起訴與全面金融制裁。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與金融犯罪執法網(FinCEN)聯手英國外交暨國協發展部(FCDO),對太子集團及其146個關聯個人與實體實施封鎖,禁止其使用美國金融系統並凍結資產。與其交易的外國企業,亦可能面臨二級制裁。
令人震驚的是,台灣也未能倖免於難,被捲入制裁名單。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美方名單中列有3名台灣籍女性與9家台灣公司,包括聯凡、聯凡貳、睿督、博居、博居貳、澄碩、邁羽、鳴灣,以及台灣太子不動產有限公司。資料顯示,除太子不動產外,其餘8家公司皆登記於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11號豪宅,且負責人皆為同一位林姓人士。美方懷疑這些公司涉及資金流轉與帳務掩護,正與台灣執法單位協調調查。
同時,財政部亦宣佈將柬埔寨金融科技集團匯旺(Huione Group)完全切離美國金融體系,指其自2021年以來協助洗白超過40億美元的虛擬貨幣資金,並與北韓駭客集團及東南亞詐騙網絡有金流往來。美方估計,這類跨境詐騙近三年造成全球損失達1,660億美元。
四、150億美元BTC入庫美國戰略儲備:重塑全球加密執法新格局
美國司法部表示,被查扣的127,271枚比特幣已正式納入政府保管。若法院批准沒收,這批巨額比特幣將歸入「美國戰略比特幣儲備」(Strategic Bitcoin Reserve)。自總統川普3月簽署行政命令建立此儲備以來,美國政府持有的比特幣總量已超過32.5萬枚,按市值計約3,600億美元,穩居全球政府機構之首。
這起案件被視為「鏈上金融與人身犯罪交錯的轉捩點」。在強力執法與制裁架構下,美英正試圖拆解整個東南亞跨境詐騙產業鏈,從勞動剝削到虛擬貨幣清洗的灰色通道全數曝光。對全球加密產業而言,這不僅是一場司法行動,更是警訊——透明、可追溯與合規,將成為未來鏈上金融生態唯一能存續的基礎。
結語:
柬埔寨「殺豬盤」帝國的崩潰,以及美國查扣150億美元比特幣的行動,無疑為全球加密貨幣市場投下了一顆震撼彈。這場跨國詐騙與洗錢的黑幕,不僅揭露了犯罪集團的殘酷與狡猾,更警示了虛擬資產在缺乏監管下可能帶來的巨大風險。台灣企業的捲入,也提醒我們必須加強對跨境資金流動的審查與防範。未來,隨著各國執法機構對加密犯罪的打擊力度不斷升級,合規與透明將不再是選擇,而是所有參與者必須遵守的生存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