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鎂光燈下的甜美笑容,與冰冷的法庭判決劃上等號,這不僅是個人形象的崩塌,更是對社會大眾的一記警鐘!知名啦啦隊成員「闕闕」,因涉嫌提供銀行帳戶協助詐騙集團進行加密貨幣洗錢,遭法院判處有期徒刑3個月。儘管她本人喊冤稱「我也是求職詐騙受害者」,但法院仍認定其與詐團有「共同洗錢犯意聯絡」。這起事件不僅揭露了詐騙集團利用求職名義誘騙帳戶的新手法,更警示了在加密貨幣時代,保護個人金融資訊的極端重要性。
一、啦啦隊女神捲入加密洗錢風暴:近百萬贓款與判決結果
台新戰神啦啦隊成員「闕闕」(本名闕婉玲),這位擁有甜美外型、IG追蹤人數破十萬的「鄰家女神」,近日卻因涉嫌洗錢防制法案件,遭桃園地方法院判處有期徒刑3個月、併科罰金新臺幣3萬元,並宣告緩刑2年,同時須於判決確定後一年內繳交3萬元給公庫。詐騙款項共新臺幣99萬2千元則予沒收。
根據判決書內容,闕女在2023年11月至12月間,明知交付帳戶給不明人士可能涉及詐欺取財及洗錢,仍將名下渣打銀行帳戶交由綽號「瑋祥」的詐團使用。詐騙集團隨後以「投資」名義誘騙張姓被害人,使其於2024年1月5日匯入99萬2千元至闕女帳戶。闕女依指示企圖將該筆資金轉出購買虛擬貨幣,以掩飾資金來源並協助詐團洗錢,所幸因銀行風控系統及時攔截,洗錢行為雖未遂,但仍構成犯罪。
二、法院認定「共同犯意」:明知有詐仍配合,洗錢未遂仍判刑
法官鄭朝光在審理後指出,闕女雖非詐團核心成員,但其行為已構成「洗錢未遂罪」。法院勘驗闕女與詐團成員「瑋祥」間的對話紀錄,發現所謂的工作不需特殊學經歷,只需提供帳戶、待匯入款項後,代購虛擬貨幣交付「瑋祥」即可。法官認定,闕女明知帳戶可能遭用於不法行為,仍交付使用並配合轉帳指示,已與詐團形成共同犯意。
判決書中強調,闕女非僅提供帳戶予詐欺份子使用,更參與後續提領行為,所為是犯詐欺取財罪、洗錢未遂罪之直接正犯,而非幫助犯。這也意味著,即使洗錢行為最終因銀行風控而未遂,其協助詐團隱匿不法所得來源及去向的意圖和行為,已足以構成犯罪。
三、闕闕喊冤「我也是受害者」:求職詐騙新手法,形象與合約雙失
事發後,闕闕透過限時動態表示,自己也是求職詐騙的受害者。她聲稱大學時期看到網路徵才廣告,加LINE聯繫後,對方要求提供帳戶方便薪資入帳。沒想到過幾天突然跳通知有一筆大筆資金轉帳,「當下」立即覺得不對勁,馬上到銀行和警察局確認和報案。她無奈表示,儘管緊急處理,但帳戶仍被凍結,甚至被起訴,才發現自己也是被詐騙的。
然而,這番喊冤並未能挽回其形象與事業。消息曝光後,闕闕所屬的台新戰神球團立即公告,依合約約定,自即日起終止與該成員的合約。球團強調,對於任何違法或違反社會期待及誠信之行為,公司立場一貫明確,一律零容忍。這顯示,無論個人是否自認受害,一旦牽涉不法,公眾人物所付出的代價將更為巨大。
四、加密貨幣洗錢新警訊:求職陷阱與金融機構風控的重要性
這起案件再次凸顯了詐騙集團利用加密貨幣進行洗錢的趨勢,以及求職詐騙的危險性。詐團透過網路徵才廣告,以「高薪」、「輕鬆」等誘惑,騙取民眾提供銀行帳戶,再利用這些帳戶進行資金轉移和加密貨幣買賣,企圖掩蓋不法所得。
求職陷阱: 許多社會新鮮人或急於求職者,容易輕信網路上的不實徵才廣告,誤以為提供帳戶是正常的工作流程。然而,一旦個人帳戶被用於詐騙或洗錢,即使自稱不知情,也可能因「共同犯意」而被判刑。
加密貨幣洗錢: 加密貨幣的匿名性與跨境流通特性,使其成為詐騙集團洗錢的新工具。透過將詐騙所得轉換為虛擬貨幣,再進行多層次轉移,企圖規避追查。
金融機構風控: 幸運的是,本案中渣打銀行的風控系統及時攔截,使得洗錢行為未遂。這也凸顯了金融機構在反洗錢(AML)和了解客戶(KYC)機制上的重要性,它們是防堵不法資金流動的最後一道防線。
結語:
啦啦隊女神闕闕涉入加密貨幣洗錢案,不僅是娛樂圈的八卦,更是對社會大眾的嚴肅警示。在數位時代,求職陷阱與金融詐騙手法不斷翻新,特別是結合加密貨幣的洗錢模式,更具隱蔽性和危害性。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對於任何要求提供銀行帳戶或進行不明資金操作的工作,都應抱持高度懷疑。保護好自己的個人金融資訊,不輕信不明來源的誘惑,才是避免淪為詐騙共犯,甚至成為受害者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