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0日,一則重磅消息從倫敦傳來,震驚全球加密貨幣和金融界:中國公民錢志敏(又名張亞迪),在倫敦南華克刑事法院承認非法獲取並持有加密貨幣罪行。這起案件,被譽為全球最大單筆加密貨幣查沒案,涉案加密貨幣價值超過55億英鎊(約74億美元),受害者多達12.8萬名中國公民,非法集資總額高達430億元人民幣。錢志敏的認罪,標誌著倫敦警察廳長達七年、涉及多司法管轄區的全球洗錢網絡調查取得了重大突破,也為中國受害者追回損失帶來了希望。

一、龐氏騙局與跨境洗錢:錢志敏的犯罪之路

錢志敏的犯罪之路,是一部典型的龐氏騙局與加密貨幣跨境洗錢的結合體:

  • 大規模非法集資: 2014年至2017年期間,錢志敏在中國主導了一場大規模詐騙,以“天津藍天格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名義,向超過12.8萬名受害者販售高收益“投資理財”產品,承諾100%至300%的回報,累計非法集資430億元人民幣。據中國媒體報導,投資者大多年齡在50歲至75歲之間,投入了“數十萬至數千萬元”人民幣。

  • 比特幣洗錢與潛逃: 2017年,隨著中國監管機構嚴厲打擊首次代幣發行(ICO),該騙局被識破。錢志敏將非法所得資金轉換為比特幣,並使用偽造證件逃離中國,進入英國,企圖通過購買房產來洗白贓款。

  • 同夥協助: 她得到了另一名中國公民文健的幫助。文健這位前外賣員,去年因參與犯罪活動被判入獄六年零八個月。

  • 巨額比特幣查獲: 倫敦警察廳稱,共從錢志敏手中繳獲了61,000枚比特幣,當時市值約67億美元。

二、七年調查終獲突破:全球最大加密貨幣查沒案

錢志敏的認罪,是倫敦警察廳對全球洗錢網絡進行為期七年調查的結果。

  • 複雜調查: 倫敦警察廳調查組組長伊莎貝拉·格羅托表示,錢某在被捕前五年一直在“逃避法律制裁”,這需要經過涉及多個司法管轄區的複雜調查。

  • 中英司法合作: 倫敦警察廳經濟和網絡犯罪指揮部負責人威爾·萊恩表示,週一的定罪標誌著警方和中國執法團隊“多年專心調查的成果”。

  • 皇家檢察署的努力: 英國皇家檢察署副首席檢察官羅賓·韋耶爾表示:“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越來越多地被有組織的犯罪分子用來掩飾和轉移資產,以便詐騙者可以享受其犯罪行為帶來的好處。”他強調,這起案件是英國最大的加密貨幣扣押案件,充分表明了這些詐騙分子可以獲得的犯罪收益規模。皇家檢察署正在努力確保詐騙者無法獲得被盜資金。

三、受害者追償:希望與挑戰並存

對於12.8萬名中國受害者而言,錢志敏的認罪為追回損失帶來了希望。

  • 中國賠償方案: 皇家檢控署去年表示,許多受害者通過中國設立的賠償計劃獲得了部分賠償金。

  • 跨境追償挑戰: 然而,受害者尋求跨境追回資金仍面臨巨大障礙。根據英國2002年《犯罪收益法》(POCA),中國投資者必須證明被扣押比特幣的所有權,並遵循複雜的鏈上追蹤程序。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特性使資產識別變得複雜,而中英之間有限的司法合作也拖延了案件的解決。

四、審判後續:量刑與全球影響

錢志敏目前已被羈押,等待宣判,宣判日期尚未確定。此次審判的結果將對全球加密貨幣監管產生更廣泛的影響。

  • 加密貨幣犯罪的警示: 此案再次警示了加密貨幣在犯罪活動中被濫用的風險,以及各國加強監管和打擊犯罪的必要性。

  • 跨境司法協作的範例: 這起案件也為中英兩國在加密貨幣犯罪領域的司法合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有望推動未來更緊密的國際協作。

  • 反洗錢框架的完善: 英國法院將測試大規模鏈上證據在刑事訴訟中的處理方式,這可能影響未來的反洗錢框架。

結語:

錢志敏6萬枚比特幣洗錢案的告破和認罪,是全球打擊加密貨幣犯罪的重大勝利。這起案件不僅揭示了龐氏騙局與加密貨幣結合的巨大危害,更凸顯了在數字資產時代,跨境司法協作在追贓挽損方面的突破與挑戰。對於投資者而言,務必警惕任何“穩賺不賠”的高收益誘惑,遠離非法集資和虛擬貨幣炒作。對於監管機構和司法機關而言,這起案件也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促使各國加強跨境司法協作,完善數字資產監管框架,共同打擊利用加密貨幣進行的各類犯罪活動,維護全球金融秩序的穩定。

相關推薦閱讀:多名中國受害者出面作證!天津藍天格銳6萬枚比特幣洗錢案倫敦開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