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幣安(Binance)週四發布的覆蓋1900名澳大利亞人的調查顯示,58%的受訪者希望能夠便捷、不受限額地向交易所存入資金,22%的受訪者為更方便購買加密貨幣而更換了銀行。
幣安(Binance)澳大利亞及紐西蘭業務總經理Matt Poblocki在接受Cointelegraph採訪時表示,順暢獲取金融服務直接影響市場參與度、信心和信任,而銀行壁壘會阻礙採用速度並限制行業發展。
“缺乏一致的接入不僅給用戶帶來不便,還可能將活動轉移到監管較少的場所——這對消費者和更廣泛的金融系統都沒有好處。”
儘管澳大利亞加密貨幣監管取得多年進步,銀行仍設置壁壘。2018年,澳大利亞將加密貨幣交易所納入反洗錢(AML)法規,要求其在澳大利亞金融情報機構AUSTRAC註冊。
澳大利亞首只直接持有比特幣(BTC)的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於2024年6月推出,隨後於2024年10月推出了持有以太坊(ETH)的ETF。
本週二,Coinbase和加密貨幣交易所OKX兩家加密貨幣交易所為澳大利亞自主管理養老金基金推出了服務,為加密貨幣進入本國養老金體系提供了新渠道。
加密貨幣企業和用戶頻繁遭遇銀行壁壘
OKX澳大利亞首席執行官Kate Cooper在接受Cointelegraph(加密貨幣新聞媒體)採訪時表示,她曾在澳大利亞主要銀行NAB從事傳統金融業務,目前擔任加密貨幣交易所高管,但銀行依然拒絕為加密貨幣企業提供服務,並阻止資金流向相關交易所。
澳大利亞最大銀行聯邦銀行宣布,對客戶每月向加密貨幣交易所轉帳的額度限制為1萬澳元(6527美元)。
Cooper表示:“我們經常接到客戶來電,‘我的銀行不讓我操作,你知道哪家銀行支持嗎?我該怎麼做?還有哪些選擇?’”
“我不知道這是否影響了採用。原因是我們在澳大利亞的採用率很高,超過30%,這意味著澳大利亞人一直在參與,但我認為摩擦導致客戶非常沮喪。”
澳大利亞的反洗錢監管機構澳大利亞交易報告和分析中心(AUSTRAC)在3月發布了新的指導意見,指出銀行沒有義務對加密貨幣實施全面禁令。
部分交易所客戶和員工帳戶被銀行關閉
Kraken澳大利亞總經理Jonathon Miller告訴Cointelegraph,該交易所也看到無數客戶和員工因參與加密貨幣生態系統而失去帳戶訪問權限。
帳戶被銀行關閉是指銀行關閉帳戶並拒絕為被視為潛在風險的個人和組織提供服務。美國“鎖喉行動”期間曾發生過典型案例。
Miller表示,加密貨幣企業面臨類似困境,“導致了集中風險——因為本地交易所和初創企業通常只有極少數銀行願意合作。”
“這清楚地提醒了我們加密貨幣存在的原因:如果一個中介可以單方面切斷你獲得基本金融服務的途徑以追求金融獨立,那麼金融系統本身就是根本上有問題的。”
Poblocki表示,幣安(Binance)在澳大利亞同樣遭遇了障礙。用戶可以通過信用卡或借記卡買賣加密貨幣,但無法通過銀行轉帳存取澳元。他認為,這其實是整個行業普遍面臨的挑戰,而非個別現象。
他補充稱,交易所仍然保持替代入金和出金渠道,並持續推動更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她表示,這在澳大利亞加密貨幣行業依然是一個重大難題,銀行拒絕為該行業企業提供服務。
立法或成破解加密貨幣銀行壁壘的關鍵
Cooper表示,最重要的因素是適合目的的立法。她指出,可能在月底發布的立法草案。
“這將有助於區分好壞行為者,並為銀行提供更多關於誰在受監管的金融服務行業內運營的指示。”
澳大利亞現任中左翼工黨政府在今年聯邦大選前曾提出新的加密貨幣監管框架,旨在規範交易所運營並解決帳戶被銀行關閉的問題。
Miller表示,明確的立法和監管指引對於應對帳戶被銀行關閉至關重要,同時也要終結對加密貨幣行業及其參與者的限制,雖然部分機構已採取措施,但行業整體尚未普遍落實。
他說,當前更需要的是更細緻的盡職調查方式——能夠區分惡意參與者和負責任的合法企業。
與此同時,Poblocki也表示,立法是必要的,同時還需“政府、銀行和行業之間協作,以提供監管清晰度。”
“明確的監管指導,加上各利益相關者的合作努力,是解決去銀行化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