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作者:Ure Utah,尼日利亞創新部長技術顧問
隨著數字貨幣價值飆升至接近4萬億美元,全世界都在爭相分一杯羹。當埃隆·馬斯克的狗狗幣(DOGE)和美國總統的Official Trump(TRUMP)幣佔據頭條時,非洲正站在這場全球金融動盪的最前線。
這是一個關鍵時刻。除非非洲領導人採取行動監管或利用加密貨幣,否則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將決定該大陸15.5億居民是對自己的未來建立更大主權,還是迎來金融不穩定的新时代。
機遇是巨大的。利用加密貨幣將釋放新的資本池,重新引導匯款流動,並有可能重塑整個主權債務市場。非洲政府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22億美元——佔該組織未償信貸的三分之一。僅埃及就欠下驚人的74.2億美元。
這些債務給國家預算帶來壓力,並阻礙增長項目。
高風險賭博
然而,風險是極高的。穩定幣的廣泛採用可能會從本地銀行分支機構抽走存款,破壞中央銀行的貨幣控制。非洲最脆弱的貨幣——如塞拉利昂、烏干達和幾內亞的貨幣——可能在這種波動下崩潰。
加密貨幣聲稱要實現民主化。然而,與被全球資本主義吸收的每一項顛覆性技術一樣,它承諾包容性的同時卻強化了排斥性。我們已經看到它讓富人更富。
非洲風險評級
在非洲,風險很高。人口年輕,一些非洲經濟體——如石油資源豐富的尼日爾和塞內加爾——是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然而,薄弱的監管和相對較低的金融素養水平意味著最無力承受損失的社區也是最容易受到影響的。
如果每年價值超過950億美元的匯款流動遷移到區塊鏈軌道上,傳統銀行和監管機構可能會完全被邊緣化,從而顛覆數十個國家的貨幣政策。
看看這種對比。在美國,特朗普的親加密貨幣政策通過將穩定幣與國債市場掛鉤來支撐美國的借貸能力,Tether持有超過1200億美元的政府債務。在歐洲,代幣化實驗仍受到嚴格監管。與此同時,中國正在將其數字人民幣武器化,以擴大對"一帶一路"合作夥伴的影響力。
非洲沒有這樣的緩衝。這正是為什麼非洲領導人必須立即採取行動控制加密貨幣,以減少對IMF救助的依賴,減輕主權債務負擔,並提高非洲按自己的條件為增長融資的能力。
監管演進框架
強有力的監管不是奢侈品;這是保護公民免受欺詐的唯一途徑,同時讓投資者相信非洲的代幣化項目是認真和可信的。有了這一點,非洲可以獲得數十億美元的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導向的全球資本(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35萬億至50萬億美元)。
迫切需要對金融素養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技能進行投資,以便社區能夠安全地使用數字資產。代幣化基礎設施項目可以讓加密貨幣為公共利益服務。
來自非洲以外世界的現實教訓
有一些可以借鑒的模式。世界糧食計劃署的Building Blocks項目使用區塊鏈向弱勢群體(包括約旦的敘利亞難民)分發現金。這些現金可以在當地市場兌換,用戶使用虹膜掃描技術購買商品。去年,Building Blocks支持了65個組織,提高了效率和援助分配,節省了6700萬美元。
靈感也可以來自全球北方,那裡使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造福社會的做法已經在進行中。愛沙尼亞率先推出基於區塊鏈的電子投票,提高了選民信任度,防止欺詐並加快了結果公布。總部位於美國的Climate Collective正在將雨林和其他自然資產代幣化,以保護生態系統並將碳減排貨幣化。這些用例強調了一個簡單的事實:加密貨幣可以為社區服務,而不僅僅是為市場服務。相關:這6個全球加密貨幣中心的共同點
今年早些時候,價值2.1億美元的Immaculata Living項目在芝加哥啟動——這是世界上最大的由大學支持、加密貨幣驅動的房地產項目。這是私營公司與美國伊斯蘭學院(AIC)之間的合作,既是社會企業也是商業項目。
這種雙重性質使其變得重要。通過將利潤與目的相結合,Immaculata展示了加密貨幣如何在吸引投資者的同時提供社區利益。在一個經常因投機而受到批評的行業中,它為數字金融如何支撐財務可持續和社會變革性項目提供了藍圖。
該重建項目將修復破敗的百年歷史Immaculata校園,並增加一座22層塔樓,配有數百套老年公寓和年輕專業人士住宅——配備現場餐飲、健康活動、護理設施、AIC課程和多樣化的活動項目。
從實驗到實施
這是一個利用加密貨幣實現房產所有權民主化的機會,任何人都可以購買他們能負擔得起的任何規模的公寓份額。它讓投資者直接參與,以嚴格監管的方式從零開始積累財富。
重要的是,Immaculata的意圖是成為利用數字貨幣作為私人投資和公共利益力量的藍圖,創造50個新工作崗位,改善繼續教育的機會,並建立一個新的、具有社會凝聚力的社區,將不同世代和信仰的人們團結在"一個屋簷下"——而無需花費納稅人的錢。
代幣化不必僅僅停留在西方的實驗階段。拉各斯的住房項目、內羅畢的清潔能源電網或阿克拉的新大學校園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融資,讓全球投資者參與其中,同時讓當地社區分享回報。
非洲領導人必須抓住這個機會重寫資本規則——否則就會讓數字金融擴大貧富差距。
觀點作者:Ure Utah,尼日利亞創新部長技術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