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W3C DAO,作者:馬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近日,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香港穩定幣定位為交付工具,是法定貨幣的另一體現,不存在炒作機會,這一明確立場劃清了穩定幣與投機性加密貨幣的界限,凸顯了其作為支付手段的核心功能。
香港《穩定幣條例》於2025年8月正式生效,該條例為香港的穩定幣活動設立了發牌制度,是全球首個針對法幣穩定幣的全面監管框架,該條例要求發行商必須100%持有高流動性儲備資產(如現金或短期國債),並定期公開審計,確保幣值穩定與資金安全。
支付成本變革:跨境手續費從3%降至1%
傳統銀行跨境支付體系存在顯著痛點:
• 高成本:通過SWIFT系統的跨境支付手續費高達3%,且需經過多層中介機構分潤;
• 低效率:交易結算耗時1-3天,資金周轉效率低下。
穩定幣依託區塊鏈技術實現突破:
• 成本銳減:點對點交易模式消除中介環節,手續費可降至1%以下;
• 秒級到賬:實時清算大幅提升資金流轉效率,尤其適用於大灣區貿易、“一帶一路”沿線結算等高頻場景。
表:傳統支付與穩定幣支付成本效率對比
條例設計的防炒作機制:從源頭遏制投機
• 資產儲備穿透監管:發行商需每日报告儲備金狀況,確保1:1足額抵押,避免類似TerraUSD的算法穩定幣崩盤風險;
• 功能限制:法幣穩定幣僅支持國際支付與結算,不支持二級市場交易、槓桿或衍生品設計,從應用場景切斷炒作可能;
• 實名制與反洗錢:所有交易需完成KYC(了解你的客戶)驗證,鏈上資金流向全程可追溯,杜絕匿名投機。
實際應用場景:提升實體經濟運轉效率
• 企業跨境貿易:中資能源央企、中信集團等已申請牌照,計劃將穩定幣用於大灣區企業結算,預計降低匯兌成本3%-5%;
• 普惠金融:東南亞勞工跨境匯款成本從7%降至1%以下,小微商戶可透過智能合約實現自動化收款;
• 黃金與商品交易:香港同步推進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建設,以穩定幣作為貴金屬跨境結算工具,從倉儲、交易到結算實現全鏈條數字化升級。
許正宇指出:“穩定幣是法定貨幣的延伸,其使命是提升經濟效率,而非創造投機泡沫。”
《穩定幣條例》的生效標誌著香港金融基建的範式轉型:透過嚴監管、低成本、高效率的支付工具定位,香港正將穩定幣納入實體經濟血脈,成為全球貿易“去美元化”浪潮中的關鍵技術變量。
未來半年,隨著合規發行商落地及離岸人民幣穩定幣(CNH)推出,這一工具或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與跨境支付自主化的關鍵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