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地區監管轉型和更廣泛市場調整的背景下,在香港地區運營的穩定幣公司週五出現兩位數虧損。
根據谷歌財經數據,明智證券商品集團週五下跌近20%。雲鋒金融集團在交易時段下跌超過16%,國泰君安國際控股下滑11%,OSL集團下跌10.5%。
這些公司被稱為"香港地區穩定幣概念公司",股價受到穩定幣發行、託管、交易或相關基礎設施敞口的推動。不過,一些當地專家將此次調整視為積極的市場調整。
"這是一次健康的調整,"香港科技大學高級穩定幣政策研究員Allen Huang表示。"有跡象表明,穩定幣熱潮已經蔓延到包括股票市場在內的其他金融市場,"Huang告訴Cointelegraph。
此次調整正值香港地區金融市場更廣泛的低迷。恆生指數週五收跌超過1%,恆生小型股指數在交易時段下跌1.54%。恆生科技指數下跌1.02%。
健康的市場調整
股價下跌發生在香港地區進入為期6個月的過渡期之際,該地區正在向新的穩定幣框架過渡,期間實施特殊規則。新法規還伴隨著將該地區無牌穩定幣推廣定為犯罪的計劃。
Huang遠非唯一認為此次拋售只是理性市場動態的專家。
"'穩定幣概念'股票的拋售是在數月投機過度熱情之後的理性市場調整,"香港地區持牌交易所HashKey Group流動基金總監Xu Han表示。
他解釋說,監管嚴格性,包括要求一對一全額儲備、一日贖回和2500萬港元(318萬美元)的最低資本,"是優先考慮系統穩定性和可信度的深思熟慮的策略。"他總結道:
"調整過濾掉了短期投機,讓基本面強勁的參與者能夠鞏固香港地區作為全球信賴的數字資產中心的聲譽。"
"今天'穩定幣概念'股票的拋售很可能是投機性收益之後的健康調整,"在香港地區運營的加密取證公司AMLBot合規主管Niko Demchuk表示。據Demchuk稱,高牌照要求和小公司面臨的挑戰也對"市場重新校準"造成了壓力。
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公司Plume駐香港地區首席戰略官Shukyee Ma似乎同意其他專家的觀點。他總結說"這次下跌代表了由獲利了結和監管明確性推動的健康市場調整。"
許多公司預計退出競爭
Huang表示,隨著新規則的實施,"一些考慮嘗試穩定幣的機構可能決定不繼續這一過程。"他說早期批次的牌照持有者將受益於先發優勢,引用了網絡效應和規模經濟。他補充道:
"對於那些預計不會被納入第一批的公司,它們將面臨艱難的戰鬥,改變其成本效益分析。這也是增加牌照持有者獲得商業成功可能性的一種方式。"
Ma表示,監管過渡期將看到小公司或那些出於投機目的研究穩定幣的公司暫停努力或轉換司法管轄區。不過,他預計資金充足的參與者將遵循指導方針並承擔合規成本。
Demchuk同樣預計為期6個月的監管過渡期將"推動潛在穩定幣發行方之間的資本整合",導致只有少數牌照被發放。他還預計作為託管方的銀行將優先與牌照領跑者建立合作關係,進一步將市場重塑為更大的發行方。
香港地區與美國穩定幣競爭
Huang表示"短期內,港元支持的穩定幣交易量不太可能與美元支持的穩定幣相媲美。"不過,Ma指出中國在出口方面擁有第二大市場份額,他補充道:
"嚴格的規則確實有利於港元穩定幣發行方,因為這將它們定位為國際貿易可行結算穩定幣的主要提供者。"
Demchuk補充說,香港地區穩定幣"可能通過利用"其金融中心地位和嚴格監管"在跨境支付和DeFi方面獲得戰略優勢"。不過,他表示"在2027年之前,DeFi或支付領域不太可能出現顯著的交易量增長,因為市場採用和基礎設施需要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