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基金會研究員Justin Drake提出了"精簡以太坊"計劃,旨在使第一層智能合約網路具備量子安全性,同時簡化以太坊的技術棧,包括共識層、資料層和執行層。

該研究員提議使用零知識驅動的虛擬機,這是一種在不透露資料內容的情況下驗證鏈上資料的方法,以實現執行層的量子防護並加強安全性。

Drake呼籲採用資料可用性抽樣作為減少以太坊區塊鏈儲存需求的方法,同時保持區塊完整性。

Ethereum 2.0
實施"精簡以太坊"計劃的時間表。來源:精簡以太坊倡議

資料可用性抽樣是一種檢查區塊中小塊隨機片段的技術,以確保區塊準確性,而無需節點下載完整區塊來確定其是否有效。

他還提議採用RISC-V框架,這是一套簡化的電腦指令集,旨在告訴電腦處理器該做什麼。這將使共識層更安全,同時簡化共識的技術組件。

RISC-V框架的支持者認為,它通過減少可能的攻擊面和網路及其組成節點的後門來增強安全性。

開發者繼續呼籲簡化以太坊技術棧,以促進區塊鏈開發者的易用性,同時降低複雜性並限制後門。該智能合約網路因其技術複雜性而面臨開發者的反覆批評。

以太坊聯合創始人Vitalik Buterin和其他開發者表達類似擔憂

5月,以太坊聯合創始人Vitalik Buterin表示,他希望在未來五年內簡化以太坊的技術棧,使區塊鏈網路的架構像比特幣一樣簡單。

Vitalik說,以太坊過多的技術開發"導致了我們過度的開發支出、各種安全風險,以及研發文化的孤立性,往往是在追求已被證明是虛幻的好處。"

Ethereum 2.0
Vitalik Buterin概述了轉向RISC-V架構的四個階段。來源:Vitalik Buterin

Buterin還在4月提議轉向RISC-V架構,以使網路更快、更有韌性。

其他人,如去中心化區塊鏈平台IoTeX的密碼學負責人XinXin Fan,提議使用基於哈希的零知識證明作為量子防護整個網路而不犧牲用戶體驗的方法。

相關推薦:以太坊十週年:華爾街關注加密市場的頂級企業ETH持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