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rina Heaver,資深加密律師。

只有將合規與監管架構深度融入市場策略的創始人,才能在阿聯酋脫穎而出。遺憾的是,許多創始人仍將牌照審批視為事後配套。

阿聯酋絕非可以隨意規避規則的地方。但對於那些準備充分、規劃周密的創業者而言,這裡能夠提供高效、清晰且極具支持力的創新生態。

與一些創始人的看法相反,真正的障礙並非監管機構,而是企業自身的迷茫、缺乏規劃和準備不足。

阿聯酋的加密牌照體系之複雜,連資深投資人、連續創業者及國際律所也常常誤解其中的規定與流程。

讓我們對這一局勢進行梳理和解析。

一國雙法:阿聯酋的法律體系

阿聯酋由七個酋長國組成,是一個聯邦制國家,採用“兩套法律體系”:

  • 一是“在岸法系”(Mainland/Onshore Regime),覆蓋全國及45個以上經濟自由區,受阿聯酋民法及統一國家法院體系監管。

  • 二是金融自由區——阿布扎比全球市場(ADGM)和迪拜國際金融中心(DIFC)。這兩大金融區獨立運營,適用英國普通法,各自擁有獨立的監管機構和法院系統,與大陸法系相互獨立。

理解這種雙軌法律結構至關重要,因為你的加密貨幣業務將由哪一監管機構管轄,主要取決於你所選擇的法律架構。

一國五監管:阿聯酋加密監管全景

阿聯酋共有五家獨立監管機構,分別負責加密及相關業務,涵蓋不同的管轄權限、監管職責和牌照體系。

在在岸法系下,主要涉及三大監管機構:

  1. 阿聯酋中央銀行(CBUAE):監管與阿聯酋迪拉姆(AED)掛鉤的穩定幣、加密支付及匯款,並負責境外穩定幣的審批。

  2. 證券與商品管理局(SCA):監管加密貨幣交易所、經紀/自營商,以及類證券或商品合約的代幣發行。

  3. 迪拜虛擬資產監管局(VARA):主要監管迪拜境內的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s),不包括DIFC內的業務。

在兩大金融自由區內,各自設有獨立的監管機構:

  1. 金融服務監管局(FSRA):負責ADGM,自2018年起即推出業內較為完善、前瞻的數字資產監管框架。

  2. 迪拜金融服務管理局(DFSA):負責DIFC,對加密資產採取審慎但持續演進的監管策略。

如此獨特的監管格局既帶來機遇,也充滿挑戰。如果選錯監管機構,或對其職責範圍認識不清,不僅會浪費大量時間、錯失發展良機,甚至可能導致無法順利獲得牌照。

如何選擇合適的監管機構

選擇合適的監管轄區,完全取決於您的具體業務模式。以下是幾種典型場景:

推出加密貨幣交易所

想成為下一個 Binance?那就要做好迎接極為嚴苛牌照申請流程的準備。VARA、SCA 或 ADGM 都是可選監管機構,每一家都有各自複雜的合規要求,絕非易事。

發行穩定幣

如果您打算在 AED 領域挑戰 Tether,就需要直接面對阿聯酋中央銀行,正式進入頂級玩家的賽道。

搭建 RWA 資產通證平台

希望將高端地產、藝術品或整倉威士忌資產化上鏈?務必深入研究 VARA 最新發布的資產支持型通證監管政策。在這裡,僅憑給白皮書貼上“實用型通證”標籤是遠遠不夠的。

設立加密資產基金

有資金、有願景,準備投資下一個加密獨角獸?那您需要與 ADGM 下屬的 FSRA 密切合作。FSRA 擁有業內領先的數字資產監管框架,對合規能力要求極高,請務必重視合規標準。

開發支付類應用

計劃在支付領域實現突破?阿聯酋中央銀行將全程嚴格監管。涉及客戶資金時,監管絕不會有絲毫鬆懈。

打算全盤通吃?

最好不要。許多創始人希望一次性打包所有業務,這往往只會帶來繁重的合規負擔。聚焦某一細分領域,先拿到一張牌照並取得市場成績,再逐步擴展,才是明智之選。

更多實用建議

能夠在市場策略中將合規與監管結構作為核心考量的創始人,才更有可能在阿聯酋獲得成功。

成功的關鍵在於,企業從創業初期就要系統評估各項監管要求,確保業務模式與轄區及監管機構需求相匹配,並與熟悉本地政策的法律專家合作。

在阿聯酋,任何投機取巧都難以奏效。只有那些規劃細緻、積極與監管部門溝通的創始人,才能獲得更高效率、更明確的合規路徑以及強大的生態支持。

觀點作者:Irina Heaver,加密貨幣律師。

相關推薦:Gemini為歐盟投資者推出Strategy(MSTR)股票的代幣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