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作者:Arthur Azizov,B2 Ventures創辦人兼投資者

儘管加密貨幣具有去中心化特性並許諾良多,但它仍然是一種貨幣。與所有貨幣一樣,它無法逃脫當今市場動態的現實。

隨著加密貨幣市場的發展,它開始反映傳統金融工具的生命週期。流動性幻象是市場演變中產生的最緊迫且令人驚訝地較少被關注的問題之一。

2024年全球加密貨幣市場價值為2.49兆美元,預計到2033年將成長一倍多,達到5.73兆美元,未來十年的複合年成長率為9.7%。

然而,在這種成長之下隱藏著脆弱性。與外匯和債券市場一樣,加密貨幣現在正在挑戰虛假流動性:在平靜時期看起來強勁的訂單簿在風暴期間迅速稀薄。

流動性幻象

外匯市場日交易量超過7.5兆美元,歷來被認為是流動性最強的市場。然而,即使是這個市場現在也顯示出脆弱性的跡象。

一些金融機構和交易員擔心市場深度幻象,即使是最具流動性的外匯對(如歐元/美元)的常規滑點也變得更加明顯。在拋售期間,沒有一家銀行或做市商準備面臨持有波動性資產的風險——即2008年後的所謂倉儲風險。

2018年,摩根士丹利指出流動性風險所在位置發生了深刻轉變。金融危機後,資本要求將銀行推出了流動性提供領域。風險並沒有消失,只是轉移到了資產管理公司、ETF和演算法系統。當時被動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工具出現了繁榮。

2007年,指數型基金僅持有MSCI世界指數自由流通股的4%。到2018年,這一數字成長了兩倍,達到12%,在特定股票中的集中度高達25%。這種情況顯示了結構性錯配——流動性包裝包含非流動性資產。

ETF和被動基金承諾容易進入和退出,但它們持有的資產,特別是公司債券,在市場變得波動時並不總能滿足預期。在價格劇烈波動期間,ETF的賣出往往比標的資產更加激烈。做市商要求更寬的價差或拒絕進入,不願在動盪中持有資產。

這種現象首先在傳統金融中觀察到,現在在加密貨幣中以熟悉的方式上演。流動性可能只是在紙面上看起來強勁。鏈上活動、代幣交易量和中心化交易所的訂單簿都表明市場健康。但當情緒惡化時,深度就會消失。

加密貨幣的流動性幻象終於浮出水面

加密貨幣中的流動性幻象並不是新現象。在2022年加密貨幣低迷期間,主要代幣即使在頂級交易所也經歷了大幅滑點和價差擴大。

最近Mantra的OM代幣崩盤是另一個提醒——當情緒改變時,買盤消失,價格支撐蒸發。在平靜條件下起初看起來像深度市場的東西在壓力下可能瞬間崩潰。

這主要是因為加密貨幣的基礎設施仍然高度分散。與股票或外匯市場不同,加密貨幣流動性分散在許多交易所,每個交易所都有自己的訂單簿和做市商。

最近:亞洲持有加密貨幣流動性,但美國國債將釋放機構資金

這種分散對於第二梯隊代幣——那些市值排名前20名之外的代幣——更加明顯。這些資產在各個交易所上市,沒有統一的定價或流動性支持,依賴於具有不同授權的做市商。因此,流動性存在但沒有有意義的深度或凝聚力。

機會主義參與者、做市商和代幣專案使問題惡化,他們創造活動幻象而不貢獻真正的流動性。欺騙、洗盤交易和虛增交易量很常見,特別是在小型交易所。

一些專案甚至刺激人為的市場深度來吸引上市或看起來更合法。然而,當波動性來襲時,這些參與者立即撤退,讓散戶交易者直面價格崩盤。流動性不僅脆弱,而且完全是虛假的。

流動性問題的解決方案

需要在基礎協議層面進行整合來處理加密貨幣中的流動性分散問題。這意味著將跨鏈橋接和路由功能直接嵌入區塊鏈的核心基礎設施。

這種方法現在被選定的第一層協議積極採用,將資產移動視為基礎設計原則而不是事後考慮。這種機制有助於統一流動性池,減少市場分散,確保資本在市場中順暢流動。

此外,底層基礎設施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曾經需要200毫秒的執行速度現在降至10或20毫秒。亞馬遜和谷歌的雲生態系統,具有叢集間的P2P訊息傳遞,使交易能夠完全在網路中處理。

這個性能層不再是瓶頸——它是一個發射台。它使做市商和交易機器人能夠無縫運行,特別是因為穩定幣交易量的70%到90%(這是加密貨幣市場的主要部分)現在來自自動化交易。

然而,僅僅更好的管道是不夠的。這些結果應該與協議層面的智慧互操作性和統一流動性路由相結合。否則,我們將繼續在分散的基礎上構建高速系統。儘管如此,基礎已經存在,並且終於足夠強大來支持更大的東西。

觀點作者:Arthur Azizov,B2 Ventures創辦人兼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