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各地的富裕家族和家族辦公室正在增加其加密貨幣配置,一些機構計劃將約5%的投資組合配置給這一資產類別。路透社首先報導了這一趨勢,指出來自新加坡、香港地區和中國大陸高淨值個人的需求浪潮。
財富管理人士告訴路透社,他們收到了更多客戶諮詢,而加密貨幣交易所報告交易量上升,新的加密基金也吸引了強勁需求。
NextGen Digital Venture創始人Jason Huang表示,他的公司在短短幾個月內為5月在新加坡推出的新多空加密股票基金籌集了超過1億美元。他之前的基金去年結束,在不到兩年時間裡回報率達375%。
瑞士投資銀行瑞銀集團(UBS)指出,一些海外華人家族辦公室是這一轉變的推動力,指出加密貨幣配置約為5%。該銀行表示,家族辦公室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成員開始了解並參與數字資產。
該地區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也報告了更多活動。香港地區的HashKey Exchange表示,截至2025年8月,其註冊用戶數量同比增長85%,而CryptoQuant的數據顯示,韓國三大交易所的交易量今年迄今上漲17%,日均交易量攀升超過20%。
亞洲的加密熱潮迄今由散戶主導
迄今為止,亞洲的加密熱潮是自下而上推動的。Chainalysis數據顯示,中南亞和大洋洲(CSAO)地區在2023年中至2024年中期間的資金流入超過7500億美元,約占全球交易量的16.6%。這些流入主要由散戶用戶推動,他們進行1萬美元以下的交易,用於交易、匯款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
在Chainalysis的2024年全球加密採用指數中,印度排名全球第一,散戶投資者推動了中心化交易所的活動。印尼排名第三,由草根DeFi參與和快速增長的Web3行業推動。
越南排名第五,採用情況遍及中心化平台和DeFi。菲律賓排名第八,加密貨幣在那裡廣泛用於匯款和邊玩邊賺遊戲。
新加坡也成為加密支付中心。Chainalysis數據顯示,該國商戶服務在2024年第二季度處理了近10億美元的加密貨幣,穩定幣轉帳廣泛用於零售級交易。
但東亞地區呈現出不同的情況。該地區在同一時期增加了近4000億美元,活動更多由專業和機構投資者推動,在某些情況下,由富裕公民使用加密貨幣作為價值儲存手段。
韓國接收了約1300億美元的加密貨幣,使其成為該地區最大的市場。專業交易員通過山寨幣和穩定幣推動了大部分活動,並採用與"泡菜溢價"相關的套利策略。
香港地區錄得該地區最快增長,活動同比增長85.6%。超過40%的流入來自穩定幣,而2024年4月批准的3枚比特幣(BTC)現貨和3枚以太坊(ETH)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刺激了機構資金流入,並推動了向直接持有BTC和ETH的轉變。
根據2024年Electric Capital開發者報告,亞洲還占活躍加密開發者的32%。這一比例從2015年的僅12%上升,目前41%的新加密開發者來自該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