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公司Consensys(MetaMask的開發方)已確認將"即將"為其MetaMask瀏覽器擴充功能發布修復方案,此前用戶報告該擴充功能每天向固態硬碟寫入數百GB資料,可能會顯著縮短硬碟使用壽命。
在接受Cointelegraph採訪時,Consensys發言人確認確實有某些MetaMask用戶遭遇了"異常高的磁碟活動"問題。
最近的一份報告來自用戶ripper31337,他在6月24日的GitHub錯誤報告中指出,在Chrome、Edge和Opera等基於Chromium的瀏覽器上全新安裝MetaMask擴充功能後,他發現該擴充功能在沒有任何用戶互動的情況下持續在背景向固態硬碟(SSD)寫入資料。
據ripper31337表示,這種"異常磁碟寫入"速率達每秒5MB,每天累計500GB,三個月內高達25TB。
SSD在正常使用條件下通常可維持五到十年壽命,但在高強度使用環境下可能會迅速老化並最終失效。
Consensys表示修復方案即將發布
Consensys發言人在給Cointelegraph的聲明中表示,其團隊正積極調查該問題,"修復方案即將發布"。
"雖然瀏覽器擴充錢包確實會定期將狀態寫入磁碟,這屬於預期行為,但我們已注意到最近少數MetaMask用戶反映的異常高磁碟活動問題,"該發言人指出。
"這一問題主要影響那些狀態資料異常龐大的用戶。我們正在探索減小狀態大小的策略,"他們補充道。
Consensys表示,公司還在探索減小每次寫入操作大小的策略,並在資料未被積極使用時降低資料獲取頻率。
這個問題可能已存在數月之久
Ripper31337於6月24日報告了該問題;然而,另一位用戶"Quanquan"早在5月9日的評論中就已提出了相同的問題。
"MacOS上的Chrome瀏覽器,在開啟但未使用metamask插件的情況下,一天內向我的SSD寫入了100G資料。在禁用metamask插件後,速度立即降低,"該用戶在被Google翻譯的帖子中表示。
這條評論似乎沒有收到回覆,但兩位用戶標記它為有用資訊。
Bug問題仍在持續
另一位GitHub用戶PopCatMAGA在7月17日報告稱,該bug仍然活躍。
"最糟糕的是,許多用戶甚至不知道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我的瀏覽器和擴充功能全天候運行,它已經實際損耗了我SSD壽命的50%。趕緊修復這個問題吧——說真的,這完全不可接受,"他們表示。
MetaMask團隊成員於7月19日在該帖子中回應,並重申團隊目前正在積極研發解決該bug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