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tegy董事長Michael Saylor表示,公司目前沒有收購其他比特幣財庫公司的計劃,因相關操作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但他也未完全排除未來可能性。
據Saylor在週四Strategy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對投資者表示,總體而言,我們沒有任何計劃進行併購活動,即使看起來可能會帶來增值。
他補充道:“這裡面有很多不確定因素,這類事情往往會拖延六到九個月甚至一年。一個開始時看起來不錯的想法,六個月後也許就不是好主意了。”
分析師認為,隨著行業參與者不斷增多,比特幣財庫公司之間或將通過併購實現差異化競爭。
Strive是首家進行合併的比特幣財庫公司,於9月底宣布將以全股票交易方式收購其競爭對手Semler Scientific,合併後公司持有11,006枚比特幣。
合併後,Strive將成為全球上市公司中第十二大比特幣持有者,僅次於特斯拉。相比之下,Strategy持有640,808枚比特幣,為所有公司中最多。
Saylor:永遠不要說永遠
儘管如此,Saylor並未完全否定收購的可能性,也為Strategy在相關議題上預留了靈活調整的空間。
Saylor表示:“我認為我們不會說‘我們絕不會、永遠不會’,但我們會說我們的計劃、戰略和重點是銷售數字債券、改善資產負債表、購買比特幣,並向信用和股權投資者傳達這些信息。”
Strategy首席執行官Phong Le補充稱,對於軟體公司(即Strategy主營業務)來說,併購“非常困難”。
他說:“你實際購買的資產背後往往存在一些未知因素,對於收購比特幣財庫公司的看法也是如此。”
Strategy專注於比特幣更易分析
Saylor表示,多年來Strategy持續買入比特幣,讓公眾能夠即時判斷資產價值變化,這些交易通常都能帶來增值效果。
他說:“我們的重點是高速透明地進行數字交易,銷售數字債券,並持續購買比特幣。”
我們認為,公司高度透明且易於預測的商業模式是一項重要優勢,有助於投資者評估企業質量與發展前景。
據標普全球評級週一消息,Strategy獲“B-”信用評級,被歸入與高風險債券(Junk Bond)同級別的投機型非投資級類別,但公司前景穩定。
Le表示,在評級過程中,公司因持有比特幣未獲得額外加分,該部分直接從股本中扣除。
他表示,要提升公司的評級,“未來某個時間點,比特幣應當被區別對待,並作為資本資產處理才更為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