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作者:Sasha Shilina,Episteme創始人、Paradigm研究所研究員
2024年,《自然》雜誌報告了創紀錄的科學論文撤稿數量:超過1萬篇論文因欺詐、重複或方法缺陷而被期刊撤回。同行評議這一長期受到推崇的學術合法性支柱正受到圍攻。它太慢、太不透明,也太容易被操控。
與此同時,基於這些有缺陷數據集訓練的人工智慧模型產生了自信但荒謬的輸出。論文引用不存在的研究。研究決策受影響力而非推理指導。網際網路曾被譽為知識民主化的力量,現在卻成為錯誤信息、點擊誘餌和操縱指標的戰場。
我們正生活在一場認知危機中。
然而,在Crypto X和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論壇這些不太可能的角落裡,一種新的架構正在形成。不是為了轉移價值,而是為了驗證真相。
知識的二層網路
在加密世界中,二層網路解決可擴展性問題。它們幫助以太坊更快、更便宜地處理更多交易。但如果真正的可擴展性瓶頸不是金融的,而是認識論的呢?
科學沒有在擴展。聲譽等級制度、傳統期刊和資助看門人成為瓶頸。傑出的假設在資助煉獄中死去。複製研究得不到獎勵。錯誤需要數年才能糾正,如果能糾正的話。
"真相的二層網路"實際上是什麼樣的?這個系統將科學假設轉化為鏈上對象,公開、持久且開放審查。參與者不是在社交媒體上廣播信念,而是押注信念,投入真金白銀,將他們的信念暴露在真實風險中。解決方案成為一個混合過程:AI模型解析和評分證據,人類驗證者質疑或確認結果,去中心化預言機透明地記錄結果。關鍵是,激勵從聲望轉向精確,獎勵那些正確的人,而不僅僅是地位優越的人。
這不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甚至不是去中心化科學(DeSci)。這是代理性去中心化科學(DeScAI)。然而,更激進的是,這是認知金融:圍繞聲明而非代幣構建的市場。
押注現實
這不僅僅是科學賭博。這是結構性顛覆。今天,學術經濟獎勵有趣,而不是正確。引人注目的論文獲得媒體關注和資助續期,無論其發現是否可複製。與此同時,複製研究、零結果和安靜的工作往往消失。
預測市場可以扭轉局面。它們為你的正確性付費。不是為了大聲、出名或受到機構祝福,而是簡單地對世界正確。如果生物技術研究員預測特定化合物將使小鼠腫瘤生長減少20%,如果他們是對的,他們就贏了。如果錯了,他們就輸了。簡單。透明。殘酷誠實。
在這個模型中,信念成為可衡量的資產。知識變得流動。市場不僅交易代幣;它交易認知信心。
重新想像預言機問題
在加密貨幣中,"預言機問題"是無信任地將現實世界數據上鏈。在這種認知架構中,預言機不僅僅是價格源。它調解什麼被接受為真相。
這引發了令人不安的問題:誰有權決定什麼是真的?AI能否作為可靠的解決者?當市場錯誤時會發生什麼?
答案是沒有單一的預言機。有一個協議。解決方案成為一個過程:部分自動化、部分爭議和部分歷史。參與者挑戰、更新和完善聲明。真相變得迭代、開源和對抗性,就像程式碼一樣。
是的,這為認知波動性打開了大門。在一個連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會犯錯的世界裡,波動性不是比停滯更好嗎?
從出版到協議
網際網路顛覆了出版。區塊鏈顛覆了金融。現在,第三次顛覆正在進行:知識的協議化。
在這個新興範式中,知識本身的架構正在被重新想像。論文不再是靜態PDF,而是嵌入預測權重的動態合約,旨在提供資訊並接受測試。引用不再僅僅是學術姿態;它們轉化為帶有信心分數和可追蹤影響的鏈上連結。曾經是封閉看門儀式的同行評議演變為開放的對抗性驗證市場,聲明可以在公眾視野中被挑戰、修訂和解決。
在這個模型中,科學不再是靜態檔案,而成為經濟的、動態的和多元的活系統。
真相是下一個資產類別
我們已經為金錢、時間和注意力定價。我們從未真正為信念定價。直到現在。
一種新的市場出現了,它不獎勵投機而是驗證——在噪音時代中圍繞真相調整激勵的公民工具。問題不是這些市場是否有風險。所有市場都有風險。問題是:我們能承受不嘗試的後果嗎?
如果加密貨幣是新的網際網路,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表情包、模因幣和猴子JPEG。我們需要下一個認知時代的基礎設施:在公眾面前驗證重要的事情,在重要的時候。
下一個重大層級不是為了金錢。而是為了真相。
觀點作者:Sasha Shilina,Episteme創始人、Paradigm研究所研究員。